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3年08月22日

▼来到天水看什么?秦州八景不容错过

天水晚报      2023年08月22日     



龙城旅游
  麦积烟雨
  麦积山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现存洞窟221座,有大量精美的雕塑、壁画,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每当夏秋阴雨霏霏或雨后初晴之际,山岚缭绕,如梦似幻,麦积奇峰时隐时现,宛如仙境。攀上顶峰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层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与近景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麦积烟雨奇观图。
净土松涛
  净土寺位于仙人崖后川,与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相邻,同附近的仙人崖、石门、曲溪等自然景点共同组成闻名全国的风景名胜区。净土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
  清代进士吴西川有诗赞道:“净土何年寺,松涛泻半空。直从天上落,不与世间同。胜概闻云久,幽寻恨未通。登高望何极,惆怅夕阳红。”
仙人送灯
  仙人崖位于麦积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相传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群山环抱,林木葱郁,风景清幽,每当夏秋酷暑深夜,天然磷光与燃灯阁中的灯火烛光交相辉映,古人传说是神仙携灯往来,故有“仙人送灯”之说。
石门夜月
  一直以来,石门都被誉为“甘肃的小黄山”,曾被乾隆皇帝列为《直隶秦州新志》之景。人们用“一楼、二洞、三奇、四杉、五兽、六珍、七花、八景”来赞美石门山。南北峰之间“聚仙桥”的桥厦亭上有清代文人张世英的“陇月先得”匾,是专为“石门夜月”之景所题。
  相传,在宋康定二年八月十五日,嫦娥、八仙一行赴蟠桃大会回归,路行至此,嫦娥因酒力发作不能行走。这时正值万民昂首赏月之际,为了替嫦娥掩饰,八仙分别从黄山、泰山、峨眉山、华山、青城山,各自提、携、抱、负了峰、松、石、土,布成了石门山,何仙姑还将手中的量天尺变成高入云际的量天树,遮住了月光。这事引起了吴刚的不满,他抡起折桂大斧,将山劈作两半,形成了石门山的南北峰。吴刚的斧声响彻云霄,惊醒了酒醉中的嫦娥,她慌忙从吴刚劈开的缺口中升上月宫。相传从此以后,每逢中秋嫦娥都要到聚仙桥上观望。这时的月亮浮在石门
南北峰中间,清辉满山,树影婆娑,仿佛整个宇宙都溶解在一片月色中,四周万籁无声,形成了“石门夜月”之佳景。
伏羲卦台
  卦台山,又称画卦台、伏羲卦台,位于麦积区三阳川,因伏羲氏在此象天法地、始画八卦而得名。站在卦台山上俯瞰三阳川,南北两山呈外弓形,若抱若合,三阳川犹如一幅巨型太极图,阴阳的分界就是渭河。后人为了追念伏羲,在卦台山上修祠祭祀。
南山古柏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杜甫
  距今1600余年历史的南郭寺,早在唐代就是西北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历代文人墨客览胜之地,自古就有“陇右第一名刹”的美誉。这座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古寺,承载了天水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圣杜甫因安史之乱辞职携眷西行,在这里居住了三个多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寺院内古柏参天,清新幽静,大雄宝殿前的一棵“春秋古柏”,树身分为三枝,形如斧劈,树干中还寄生着一棵朴树,全国仅此一株。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观赏这株曾被杜甫赞美的古柏,令观者无不称奇。
玉泉仙洞
  玉泉观又名城北寺、崇宁寺,始建于元代,道观殿阁辉煌,檐牙高啄,气象轩昂。观内有明眼泉、仓颉宫、神仙洞。神仙洞相传为元代卢、马、梁真人的羽化之地,因而得名“玉泉仙洞”。观内还有许多古碑碣,尤以元代赵孟頫亲笔书写刻制而成的草书四帖和四首五言绝句石碑最为珍贵,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
诸葛军垒
  相传诸葛亮领军北伐时,恐蜀军至陇右不服水土,命军士各带川土一包备用。军至天水,饮水后觉秦地水土与川蜀无异,遂将所带之土堆积于城东教场南,形成一个丈八高的大土墩。此处正是练兵演阵的理想之地,诸葛亮经常站在高高的土墩上指挥训练军队,整顿军纪,布兵点将。后来,人们就将这个土墩命名为“诸葛军垒”。
  “诸葛军垒”原为底大顶平的圆锥形土墩,高丈余,墩前有碑亭,碑若房门,广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肃穆幽雅。每当正午,艳阳高照,诸葛军垒上没有投影,当地乡民又称“无影墩”。《天水县志》对此也有明确记载。
           (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