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民生 提升城市温度
——访天水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剡海明
天水日报
作者:孤儿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14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黄虹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就民政部门如何精准发力、推进创城向纵深发展,近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剡海明接受了记者采访。
剡海明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自启动以来,市民政部门在扎实做好责任区域日常市容环境整治、推进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等共性任务的基础上,紧盯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等重点任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民生温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早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履职尽责、增光添彩。
一是持续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通过开展“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志愿服务。目前,全市累计注册志愿队伍6237个,登记志愿者31.5万人。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引导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公益性社会服务、扶危济困、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实施志愿服务项目1.25万个,志愿服务时长达6.17万小时。
二是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儿童关爱。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体系,创新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持续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全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提高8%,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由每人每月1360元提高到1470元,社会散居的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080元。
三是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建成全市智慧养老大数据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通养老服务专线,整合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企业资源,加盟服务企业182家,设立服务网点298个,累计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55.67万余人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新建17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就地就近为老年人提供助医、助餐、心理关爱等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新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0家,开通老年人绿色就医通道医疗机构15家,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婚姻和殡葬领域移风易俗、非法社会组织专项整治等工作,全力推进创城工作任务落实见效。
剡海明告诉记者,下一步,民政部门将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城工作新部署、新要求,认真对照测评标准,紧盯责任清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重将持续做好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及时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