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日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武山县四门镇

深耕细作探“粮”策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08日    来源:天水日报

凝神谋发展 实干兴陇原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王雪梅  
  “今年的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质量一定会好于往年。”4月6日,武山县四门镇党委书记韩伟斌看着小麦种植基地茁壮成长的麦苗信心十足地说,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不仅要算经济账、眼前账,更要算发展账、长远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提高粮食价格,提高粮食产量,让农民种粮挣钱得利,是吸引年轻人返乡种地的唯一选择,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砝码。四门镇闻令而动,未雨绸缪,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以良法良技再探高产高效“粮”策,在种粮、保稳等方面体现新担当。
  让农民靠种粮也能过上美好生活是四门镇的初衷。用农民的话讲,种粮能赚钱,粮食就安全。四门镇在已有保障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粮食补偿,不吝激励,启动政策支持、农业保险推广、田间管理培训等,多样化支持农民种粮、政府抓粮的积极性。
  “良田”的打造,离不开“良种”和“良法”的配套。针对部分土地撂荒现象,四门镇去年投资6万元开通了2.7公里的产业路,又联系武山县农发公司为农民免费提供冬小麦种子、有机肥复合肥等,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
  “地是农民的根本,我们对土地很有感情。以前交通不便,导致部分土地无人种植。现在都是机械化务农,路修宽了,运输粮食很方便,政府的支持力度又大,让我们觉得种粮也有前途。”四门镇西堡村村民汪天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很高。
  耕好“责任田”才能扎牢“粮袋子”。为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农田“非粮化”,四门镇依托《武山县2023年旱作农业实施方案》《武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项目实施方案》等“粮”策,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有增无减。
  韩伟斌介绍,目前全镇建成5000亩小麦种植基地、1000亩油菜种植基地和5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下一步,全镇将继续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动全镇粮食种植优质高效发展。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大家对县农村农业局技术人员培训村民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咀儿村党支部书记汪贵义说,村民们第一次尝试大豆和玉米套种的模式,他们听得认真,看得明白,尤其在得知亩产能增收500—1000元时都非常开心。
  记者看到,连片种植的粮食基地规模宏大,绕村而行的环形产业路宽敞平坦,勤劳朴实的村民在深耕细作,这是全镇上下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真实写照。在徐徐春风里,记者好似看见,挺进粮食基地的秋收机械在丰收季轰鸣,村民们满脸笑容,闪着光的汗水在肆意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