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速项目建设 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项目建设工作综述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19日 来源:天水日报

奋进七十年 筑梦新时代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景春燕 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初夏时节,走进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处处都能感受到项目建设的热潮。成立70年来,张家川县按照国家、省、市战略部署,紧紧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聚焦一张“项目进度图”,推动一批批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用、早达效,全县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项目建设呈现出规模、结构和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近年来,张家川县按照“一区三园一带”功能定位,把经济开发区建设作为发展主推力,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打造“特色突出、层次分明、优势明显、集聚力强、效益良好”的新型工业体系,储备潜能、积聚后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胡川镇的张家川县经济开发区中部生物医药和新能源配套产业园,只见项目现场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机械车辆来回穿梭,各类建筑材料堆放有序,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已现雏形。工人正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工。 张家川县经济开发区是我市县区中首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区域总面积2.16万亩。在建设方面,开发区围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着力打造新型工业体系,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截至2022年年底,园区已入驻和纳入管理的企业有23家。 据张家川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整体规划,中部生物医药和新能源配套产业园已于2022年3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1485亩,总投资3.86亿元。主要依托国药集团太极羲皇阿胶有限公司,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辅助发展新能源配套和新材料产业。西部食品加工和餐饮配套产业园建设项目预计今年启动,规划面积2940亩,主要围绕做大做强餐饮服务业,打造餐饮服务业食材原料供应基地,建设食品加工业聚集区。 待张家川县经济开发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园区整体承载能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也将成为张家川县支撑“四强”行动的重要载体和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张家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大力推进教育领域项目建设,一个个高标准、高品质的新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全县教育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 总投资6.47亿元的张家川县西城教育园区项目是该县全力打造的教育民生工程。西城教育园区包含一所完全中学、一所标准化小学和一所普惠性幼儿园,总占地面积16.65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后,将新增学位6930个,可满足2760名学生寄宿,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布局,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服务体系,缓解城区优质学校办学压力,推进城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这些项目,只是张家川县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成立70年来,张家川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有利时机,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张家川县共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省级专项等各类项目到位资金103亿元,先后推进建设9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48亿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天(水)—平(凉)铁路、庄(浪)—天(水)和县城—恭门火车站二级公路建成通车,静天高速张家川段顺利实施,今年7月份建成通车;改建三级公路53公里,整治“畅返不畅”672公里,全县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99%,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目标,2022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依托东峡、石峡、富川3座水库,自西向东建成了6处跨乡镇、跨流域千吨万人以上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广大父老乡亲实现了祖祖辈辈用上自来水的梦想;县城老城区改造深入推进、基础短板有效补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东城区、西城区、北城区开发加速推进,县城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总体框架基本形成,相继打造了刘堡、马鹿等一批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特色小镇,建成了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处处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奏响了张家川县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一组组崭新的数据,见证着张家川县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新跨越;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掀起张家川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热潮……站在新的起点上,张家川县将继续精准扩大有效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围绕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三大领域,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抢抓机遇、争先创优,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