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坚持法治引领 提升治理效能
奋力谱写法治秦安建设新篇章
天水日报
作者:周济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23日 来源:天水日报
□周济
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思想指引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强国的新征程。近年来,秦安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着眼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法治秦安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步、新成效。2020年秦安县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2年被评为“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 聚焦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法治建设正确方向。一是坚持思想引领。秦安县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引领全面依法治县的思想旗帜,常态化坚持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全县各级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确保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听取法治建设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指导推动实践。坚持把法治建设纳入全县综合考核体系,开展年度述法,持续压实全县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职责。三是加强督察考核。不断优化完善法治建设考核评价指标,每年开展法治建设工作督察,加大法治督察通报整改力度,倒逼法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工作落细落实。 聚焦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夯实法治根基。将法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和质量提升。一是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出台《秦安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执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决策法定程序。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全县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县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开展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创新编制《秦安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指南》,推动落实“两轻一免”柔性执法,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着力打造“民生复议”专业服务品牌,发挥能动复议职能完善快速受理服务机制,探索建立18项制度机制,更好发挥行政复议专业、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将调解贯穿于行政复议办案全过程,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7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始终保持100%,行政应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聚焦法治环境建设,提高法律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完善法治环境制度措施。制定印发《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秦安县工业强县表彰奖励办法》等文件,对涉及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优先安排、优先出台,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二是持续深化“接放管服”改革。积极落实“一件事一次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等工作要求,对1183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一站式”办理。三是不断强化法律服务保障。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优化窗口接待与后台延伸服务办理,积极受理办理70件法律援助案件,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10余次,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防范内外部法律风险,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聚焦基层法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基层法治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基层善治”助推“大国之治”。一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以“法治讲堂”、法律“八进”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培训活动98次,并结合秦安地域文化积极打造新媒体普法品牌,开通“秦安普法”抖音号,共发表作品151次,创作秦安小曲《现实说法》、普法小品剧《两个女人一台戏》,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二是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五治”融合,组织开展特色法治乡村建设,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先后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2个。三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县469个调解组织1529名人民调解员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523件,成功2518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探索创新出“3个3枫桥式”平安社区、双“12345”工作法等基层社会治理“秦安品牌”,不断夯实全面依法治县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作者系秦安县委书记、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主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