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日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擦亮社区品牌 深化社区治理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09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何慧娟】今年以来,武山县洛门镇乐善社区依托辖区内的文化场所,充分发挥老街文化底蕴,通过成立“三无小区”物管小组,乐享乐助综合志愿服务队,探索“1+3+N”的社区订单式物业治理模式,建成了以“老年大学”为首,“儿童之家”为主的四大志愿服务基地,着力打造“乐善治理+乐善故事+乐善印象”为服务的“乐文化”品牌。
  实施精准分类,提升党员管理成效。乐善社区针对社区党员队伍分布结构和类型层次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新模式,激发社区工作活力。发动共驻共建单位在职党员自觉到社区党支部报到,发放在职党员登记表,对社区内的在职党员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创新工作举措,优化“三无小区”治理。在组建“三无小区”联合业委会方面,确定小区党组织建设的地位、目标、作用,确立党组织核心主导地位,小区业委会在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加强党对小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小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的目的。在兜牢“薄弱小区”物业管理网方面,针对基础设施较差的小区,通过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签订协议,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物业公司入驻后,将在第一时间为小区解决路灯照明、公共卫生清理、小区入口人车分流、小区监控以及外来车辆停放等一系列问题,切实提高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在开创“试点小区”物业新模式方面,选了两个基础设施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三无小区”作为物业管理服务试点,创新建立“1+3+N”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即社区党组织“1”个引领,“联建村十居委会+物管会”三方共治,“网格员+居民群众+党员+志愿者”等N方共同参与,助力形成“一核引领,多元共治”治理大格局。
  发挥党员力量,打造留守儿童之家。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创新举措,发挥调动社区党员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高质量服务,让儿童之家成为孩子们爱的港湾。首先建立个性档案,对社区所有“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以便跟踪管理。其次关爱留守儿童,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持续践行党员初心、继续发光发热。依靠组织老年大学退休老教师,为困难留守儿童辅导作业,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彰显了社区志愿服务建设的“银发力量”。经常组织公益培训,成立专业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社区为主地开展具有专业性、公益性为特点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依托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开展手工类制作兴趣班,联合共建单位推出假期绘画、书法、器乐、艺术公益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