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守望相助“山海情” 携手共筑“致富路”
天水:东西部协作“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天水日报
作者:医疗 顺民意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15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柴琪 张文都 马海林 东西协作助振兴,山海相连情相依。天水与天津两地跨越千里,却因新一轮东西部协作而成为携手共进的“一家人”,两地在产业合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方面,传递了跨越山河的“接力棒”,“一家亲”的“协作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凝聚起推进东西部协作的强大合力。 日前,记者在武山县龙台镇董庄村看到,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错落有致的民房鳞次栉比,群众利用闲暇时光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话家常……尽情享受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果,一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和美乡村图景展现眼前。 “谁能想到,以前破烂不堪的村子,如今变了大模样。”董庄村村支书陈晓军对村子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地说,自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天津市宝坻区倾囊相助,用心帮扶,村子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发展的冷水鱼养殖和乡村旅游已成为一张亮丽名片,蓬勃发展的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董庄村作为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35万元,通过“授之以渔”的帮扶,该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富民产业、乡风文明等方面实现了华丽蜕变,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法治建设示范村、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东西协作“山海情”,携手踏上“共富路”。董庄村只是我市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奋楫扬帆实现由“输血式”到“造血式”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写照。 今年,我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谋篇布局,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用准用好帮扶资金,在示范村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方面找准合作契合点,统筹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走深走实,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医疗教育提质增效、人才互动同频共振,一幅幅乡村美景入画来…… 11月中旬,天津滨海新区考察组一行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餐饮业公共实训基地了解拉面产业现状,并与该县餐饮业发展中心就张家川拉面进新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滨海新区烹饪协会负责人表示,回津后协会将召开理事会会议,根据张家川拉面店的具体需求,商议对接后续事项,推动张家川拉面在新区落地,丰富滨海市民的“饭桌子”,鼓起张家川农民的“钱袋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天津市西青区投入帮扶资金1191万元,帮我们建成木耳种植大棚130座,去年投放菌棒60万棒,生产木耳9万斤,实现总产值270万元,带动周边120余户农户就近务工收入30万元,8个村集体获取分红24万元。”麦积区利桥镇秦岭村党支部书记师文平说。 据了解,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我市围绕打造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强化产业耦合和优势互补,按照省级产业示范园区创建标准,借助天津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优势,与天津协同打造“一县一园”产业园区10个,累计投入援助资金1.5亿元。 近两年,我市聚焦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与天津市的沟通,拓宽协作渠道、深化协作内涵、提升协作成效,其中对接天津方面推进“百村振兴计划”,天津市扶持7500万元打造了集“五大振兴”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17个;6个对口县区争取到天津各类财政援助资金5.73亿元,启动帮扶项目301个;累计援建帮扶车间27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8602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农产品促销活动,推销天水“甘味”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额23.81亿元。 协作为媒促合作,两地偕行共富裕。从“帮扶对接”至“渔鱼兼授”,天水与天津两地紧扣农业、医疗、教育等协作项目,办成了一批暖人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大事实事,“协作之花”已在天水这座古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