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集大成者赋新能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天水大成隆源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冷弯薄壁型钢装配式建筑制造技术与施工工艺研究创新工作室
天水日报
作者:王强说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29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刘晓亚
近日,天水大成隆源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冷弯薄壁型钢装配式建筑制造技术与施工工艺研究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天水大成隆源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致力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研发、生产、施工、装修的公司。近年来,公司在国内智能制造业同行业中独占鳌头,凭借的就是公司的一张“王牌”——冷弯薄壁型钢装配式建筑制造技术与施工工艺研究创新工作室。
在该工作室里,一片长条钢片经过冷弯成型、组立焊接、装配等工序后,形成了钢构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龙骨及其部件,主要运用于办公楼、学校、高档别墅、环保厕所、环卫休息室等绿色装配式建筑工程。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6月,是由12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特种小分队”。10年来,工作室专攻冷弯薄壁型钢建筑研究及产业化领域的各种难题,先后承担了多项省级中小创新基金项目、市级科技项目,参与制定了多个行业标准。“工作室已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16件,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的地位,在国家智能化绿色装配式建筑行业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水大成隆源建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艺师周祥谦说。
在公司的展示区,陈列着一座座风格不同的轻钢智能化绿色装配式建筑,有二层独栋别墅、有组装式四合院、有景区民居、有公益性移动用房,公司总工程师王彦宗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着每座建筑的“前世今生”,对于建筑物所使用的龙骨及其部件、填充的保暖材料型号、内外墙体所使用的板材规格等,他都烂熟于心。
“创新工作室致力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部品部件、模块单元及相应的装配化连接技术的研究,并建立基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工业化建筑标准化模块库;研究基于冷弯薄壁型钢2.0自动化生产线,基于轻钢结构的工业化建筑标准化模块库的建立。针对不同用户,提供多重化设计的模型,方便客户选型,房屋模块化装配率达85%以上。”王彦宗说,工作室承担的“陟苑别墅”荣获2018年甘肃省第三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欧拉乡戛秀镇藏民易地搬迁项目2019年获得全国装配式建筑‘金雨燕’最佳设计奖。公司自主设计、生产的“建筑用内外墙翻板机”项目荣获2022年天水市第四届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优秀奖;“装配式绿色民居”荣获2023年甘肃省第四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该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强告诉记者,近年来,创新工作室通过实施“鲁班人才”计划,设立了青年科技人员专项奖励基金。以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彦宗和工艺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周祥谦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人才,在企业开展“传帮带”活动中,为公司组建了3支创新团队,培养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工作室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甘肃省城乡建筑规划研究院和北京阳地刚建筑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虚拟设计团队”,形成资源共享、线上线下高效工作的局面。组建了国内一流的工业设计技术创新团队,提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的研究、开发、设计等能力,快速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
“研究创新工作室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是对我们十年来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工作的极大肯定。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让广大科研人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投入绿色建筑的事业当中来,为绿色低碳战略作出更大贡献。”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