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日报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青春掷地的回荡声

——读张弘彦长篇小说《青春末班车》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18日    来源:天水日报

  青春是绚丽的旅程,因为向往,所以翱翔。捧读武山青年作家张弘彦的长篇小说《青春末班车》,不由让人怀想起舞步轻盈、旋律流淌匆匆而过的青涩岁月。
  《青春末班车》全书共21万字,是作者自1998年开始创作,至2003年完成的一部青春校园题材作品,也是一部“80后”的集体记忆录,一段关于梦想与现实成长升华的情感交织。小说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大学生陈梦阳为代表的一批“80后”青年,在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漫漫征途中,经历了青春的迷茫与价值的蜕变,依然勇于追求梦想,敢于突破自我的奋斗历程,展现了跨世纪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小说立足大时代背景下的校园生活,关注大学生在情感与理想、求学与就业中的人生抉择,聚焦香港回归、西部大开发、互联网进入中国等重大时代事件,将大学生自身前途与国家命运、时代责任和社会需要等紧密相连,倡导为国读书、奉献青春的价值追求。呼吁大学生,要志存高远,为建设美丽大西北贡献青春力量。
  所有的邂逅和离别,似乎都是命运的精心布局,是生活的刻意安排。主人公陈梦阳从一个西部小镇考入北方格尔斯科技大学,校园的甜蜜与浪漫,织成了整个小说顿挫波折的故事框架。在青春懵懂和时代巨变的滚滚交替中,他们执着、徘徊、奋进,追寻理想,探索人生,创造美好未来。
  青春像火焰一样激烈燃烧。在这所大学的520宿舍,有6个性格各异,却有着相似家庭状况和生活经历的学生。他们自由地呼吸,热烈地追求,创造了那个时代的青春与神话。既有春之绚丽,又有夏之葳蕤。方芳,陈梦阳高中的好友,他们是一对相互立志服务西部的理想青年,在现实生活的磨砺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既天真又实际,尽管曲曲折折,却仍不失人性的本源。陈芸,一个女强人,陈梦阳初入校园时偶遇的“上级”、大姐、同事、校文学社社长,成为陈梦阳成长中追寻的楷模;李燕燕,电机8班的宣传干事,在与陈梦阳相处的过程中,充满了爱与恨的复杂心态;杨艳,从一次选花大赛中夺秀而出,成为美丽与智慧的化身……一个个青年人,从初出茅庐的求知者到激情如火的创业者,爱情与个人理想的冲突,相互的理解与信任,不得不分手的告别与无奈,未来美妙的约定与期待等,展示了跨世纪大学生适应时代变革、引领社会潮流的人生责任和担当,集中刻画了这一代人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的复杂角色,在激烈社会竞争中的艰难抉择,以及青春背后关乎爱情、事业、人性等方面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充满了内敛、忧伤和孤寂。
  谁的青春也迷茫。只有走过了青春时代,真正成长并且成熟起来,而后才是社会,才是真实的人间烟火。《青春末班车》虽是一部描写大学生成长的小说,但它更关注的是人性本质的流露和时代的印记,其用笔墨揭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所思所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从农村走进城市,从事过新闻、宣传、教育等工作,生活积累丰厚,一直勤奋笔耕。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还追随主人公的时空脚步,全景式地探究彰显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以唯美的语言抒发永远也无法割舍的家乡情怀,以幽默诙谐的语调轻松地讲述深沉严肃的社会主题,语言颇具张力,有较强的可读性。
  (《青春末班车》张弘彦著,读者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