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日报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一群人 一方林 一片绿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06日    来源:天水日报






  初冬的清晨,朝阳初升,云雾散开,小陇山观音林场里沉寂的群山渐渐苏醒。树影婆娑间,三三两两穿梭其间的红马甲格外显眼,护林员们一大早就钻进茫茫林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58岁的护林员郝永全陪伴这片森林已经整整37年。这个年纪本可以“坐等”退休了,可他放不下用半生光阴守护的这片林子。他觉得,“不进林子看看,心里不踏实”。
  山路崎岖,杂草丛生,巡山护林全靠两条腿。累了,就坐在石头上休息片刻;渴了,就找一处山泉水解渴。虽然是个“苦差事”,可郝永全乐此不疲,他说:“看着小树一天天成材,山坡越来越绿,我觉得这辈子活得有意义。”
  李亚飞是郝永全的徒弟,今年38岁。作为“林三代”,他从小听着爷爷和父亲的巡林故事长大,对林子里的一切并不陌生。21岁时,他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护林“接力棒”。父亲传给他的,除了护林“三件宝”——柴刀、卷尺和望远镜外,还有一句话:“认真干,一定把山守好,把林子管好。”
  择一事,爱一生。从此他立志要像父辈一样呵护好这片绿。“过去条件那么艰苦,老一辈林场人都能坚守下来。作为第三代林场人,更有责任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李亚飞腼腆地说。
  按时巡山、走访宣传、森林防火……这些都是护林员的日常工作,而“巡山护林”是核心。在别人眼里,这份工作好像是在“游山玩水”,其实不然,“巡山”可不是随便走走那么简单,在没有路的大山里,爬坡过沟,吃力费劲;毒虫野兽,暗藏危险;“护林”,要防火,也要防盗采盗伐,还要留意病虫害……
  观音林场地处天水市麦积区党川镇,是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管辖的21个国有林场之一。小陇山,位于秦岭山脉西端,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气候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生物多样性宝库”。这颗镶嵌在陇东南的“绿色明珠”,犹如一道绿色长城,在祖国大西北筑起了一道绵延数百公里,纵横8300平方公里的生态安全屏障。
  寒来暑往,四季轮回,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一代又一代像郝永全、李亚飞一样的林业人,日复一日地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山林,并始终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自己的一生跟美丽中国建设紧密相连,用责任、奉献和情怀守住造福百姓的那片绿。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周文涛 景春燕 张彬霞
  做林地测量全靠脚步,一把卷尺,一架测量仪,一上山就是一整天。数据要是有偏差,又得重新测量一遍。
  在没有路的大山里,爬坡过沟很不容易。

  一代代林业人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这片绿色。

  巡山护林是件“苦差事”。累了,就坐在石头上休息片刻,吃点干粮充饥,喝山泉水解渴。
  远山巡护无法当天返回管理站时,只能住在林区的工棚里。借着烛光将当天的巡护情况记录下来,再计划一下第二天的行程,这一天的护林工作才算圆满。
  师徒二人配合默契,一个仔细测量,一个记录在册。初冬时节,山林里的气温接近0℃,但忙碌的师徒俩早已是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