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风逐雨守安澜
——访“天水市记二等功公务员”王宏成
天水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20日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裴婷婷 张雷 在天水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中心的值班室内,大屏幕上不停闪动着全市各类雨情水情信息。这里,是天水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是我市雨情水情信息的集散地,也是天水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四级调研员王宏成的“主战场”。 与水土流失抗争、与自然灾害较量……在水务战线上工作20余载,王宏成坚持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追风逐雨守护着河湖安澜。 保持水土 护一域生态 25年前,王宏成义无反顾投身水务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这句话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上。 1998年10月,以藉河流域为主体、以城区为中心的全国第一个大型城郊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项目在我市启动实施。自那时起,王宏成就踏上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征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预料之外的困难和挑战。我和同事们深入山区河滩进行实地勘查,科学编制治理规划,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王宏成告诉记者,看到一层层梯田绕山升、一座座淤地坝拔地起、一条条小流域披绿装,他感到无比欣慰和满足。 2000年,我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城市,这标志着王宏成及同事们的工作得到国家和行业认可。自此,他们开启了以绿化美化、综合治理城郊南北两山为重点,以发展城郊生态型水保旅游业为突破口的城市水土保持之路,城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市区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为何要如此执着?王宏成说:“我们治理的不仅是水土流失,更是这座城市的未来。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也能为市民们创造更加宜居、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保水有方,守土有责。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表彰,2003年我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向水而行 守一方平安 水旱灾害是自然界中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9年,王宏成从水土保持转入了水旱灾害防御一线。 在麦积区谢家河,蜿蜒的河水顺延而下,每逢汛期河道涨水,威胁着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实施完成的麦积区谢家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有效保护了沿河2村27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自从这条山洪沟得到治理,我们安心多了。”谢家沟村民黄大爷告诉记者,往年一到汛期,河里总会涨水,现在村里人悬着的心都放下了。 王宏成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了麦积区谢家河等16条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通过实施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形成重点山洪沟所在小流域相对完善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有效保护周围村庄安全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王宏成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责任感。每当汛期来临,他都会和同事们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和灾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调度水工程,确保防洪安全。 “天水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已覆盖全市7县区113个乡镇1075个行政村和3100个自然村。每年汛期,我们通过各类雨水情监测预警站点,实时监测雨水情数据,及时发布临灾预警信号,预警信息能够直达基层、直达群众。”王宏成表示,利用强大的预警监测网,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真正成为应对暴洪灾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几年来,王宏成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和省、市级表彰,2022年1月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4年10月获得“天水市记二等功公务员”奖励。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整个团队努力的认可。我将以此为契机,与同事们一道,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扎实的工作作风,继续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天水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王宏成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