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日报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书 画 艺 术 武山校园里的诗意行走 □ 闫锁田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0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武山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自古就有崇尚书画之美德,习书好画者层出不穷。县域内风光旖旎,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浓郁的地域风情等艺术禀赋,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成长的沃土。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文化背景下,武山县各级各类学校把书画艺术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整理、创新书画传统艺术,发挥学校文化的传播力、辐射力和感染力,让学校逐渐走到了弘扬书画艺术的中心。
传承  把书画艺术基因刻进师生的骨子里
  在武山县的学校,无论是教室走廊、办公室、会议室,还是实验室、师生宿舍、凉亭,一幅幅优秀的书画作品总是抓人眼球,这些淳朴鲜活、格调隽永、风骨雄劲且散发出泥土芳香的作品,均出于师生之手。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学校书画艺术的成长轨迹,而且如深深刻进学校骨子里的艺术基因,化作校园经久不散的馨香,沁人心脾。
  据粗略统计,全县书画爱好者万余人,其中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和美术家协会会员12人,省、市美协和书协会员220余人,县美协和书协会员350余人。而在各级书法和美术协会会员人数中,学校教师占比高达90%,这就为学校传承弘扬书画艺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
  武山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3所,在校学生75633人,教职工6552人,目前从事美术教学的专业教师222人,书法专业教师158人。
  近年来,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和农村规模较大学校,都配备了美术和书法专业教师,开设书画课程,大部分学校还结合地域特色开设版画、泥塑、剪纸、柳编、旋鼓、麦秆、纸浆等校本课程,县教育局专项督查学校书画课程开设情况。
  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作为“甘肃省艺术特色实验学校”,近年来,美术生高考上线率均在75%左右,多名优秀学生考入全国重点艺术类院校。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与学校美术组打造高质量的美术教育课程密切相关的。学校开设素描、色彩、速写等科目,采用教师做范画、分组分层教学训练、邀请专家团队进行专业指导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开设户外写生、书画展览、书画比赛等美术课外实践体验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源于心灵的感悟。
  在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的展室里,陈列着一幅题为“踩高跷社火表演”的丙烯画,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特别强,社火表演者身着服饰的流苏、绣花、彩带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抓住表演者在空中腾跃、旋转、翻飞的瞬间。表演背景则融入古建筑、灯笼、鞭炮等元素,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该作品的创作者卢健辉,是该校高二级美术班的学生,谈及创作理念他说:“踩高跷社火表演是滩歌镇一带的传统民俗活动,作为地道的武山孩子,我对于这种民俗表演活动有着深刻的记忆,而创作这幅作品的想法,就是传达出对技艺、勇气和传统文化的赞美与敬仰。”
  武山县城关镇第五小学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将校本课程儿童绘画、创意手工、少儿简笔画创新性融入美术课中,极大地丰富了美术课程内容。
  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也落户该校刺绣社团,为传承好这一技艺,学校聘请陇绣传承人王云霞任校外辅导员。孩子们除了绣出花鸟鱼虫、日月山水、二十四节气、布艺手工蝴蝶、端午节香包,还独创出草木印染手提袋、手工刺绣遮阳帽、双面绣挂件、小书签等创意作品。
  “2023年9月,教孩子们刺绣《重阳图》时,角落里的田琪琪却急得眼眶泛红,手中的绣线乱成一团,针法也完全不对,绣布被弄得皱巴巴。我便握住她的手重新起针绕线、收针,让绣线服服帖帖。”王云霞回忆说,“刺绣针法可是细活,如何绕线、收针是关键,教师必须有耐心,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当看着一幅幅稚嫩新颖的绣品出炉时,心中便会暗喜,这针尖上的艺术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美的种子。”
  在武山县教育系统,师生能写一笔好字、画一幅好画就是技高一筹,让人会高看一眼。茶余饭后,泼墨挥毫,俨然成为师生修身养性、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文化活动形式。
  为提升全县中小学书法美育教学水平,2019年,武山县利用省教育厅专项资金,积极引进数字化书法教学项目,并为全县148所中小学实施安装该教学项目。借助于数字化平台,有效弥补了书法师资的不足,推动了书法教学提质增效。
  山丹初级中学就是其中受益者,该校2016年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书法示范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书法课,被严格列入学校课程表,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应有尽有,并由学校教导处纳入日常教学监督管理,每学期对学生和书法课教师进行考核评价。2019年引进数字化书法教学项目后,学校的书法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
  “数字化教学图文并茂、讲解生动、示范逼真,临帖示范指导性极强,再辅以范字结构分析、运笔特点、运笔方法、运笔注意事项等,更加激发了学生对书法课的浓厚兴趣。”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该校原校长王靖宏一直坚持教书法课,如今虽然只担任督学,却仍在为推进学校书法教学奔走。
创新  让传统文化碰撞出时代火花
  学校推进书画艺术繁荣发展,不仅需要传好接力棒,接续发力奋力领跑,更需要不断开辟新赛道、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让传统文化释放时代活力。
  近年来,武山县紧抓“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这一契机,各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社团活动和课后延时服务等空档期,充分发挥本校专业教师特长,依托社会民间艺人,协同开展艺术教育联盟,积极组织书法家进校园,全面普及和提高了师生书画创作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了解,武山县积极打造“一校一品或多品”的办学特色,已成功举办全县校园文化艺术节三届,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
  武山县城关镇第四小学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营造书画艺术的良好氛围。学校大门两侧设置“美”“德”篆刻文化墙;校园东侧的“泽远廊”悬挂历届毕业生书写赠送的牌匾;知行楼、藏修楼上展出的师生作品风格各异、琳琅满目,既展示了学校书画艺术的成果,又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厚重感。
  该校的“我为学校题校名”活动,已连续举办22期,成为学生展示“软实力”的创新之举。一次,该校2024届的郭子昊在题写校名活动中落选,于是坐在教室角落闷闷不乐。班主任何花笑着安慰他,并承诺会帮助他。之后,何花请书法老师对郭子昊进行指导,数月后他的作品被学校选上并永久收藏,终于了结了郭子昊的一桩心愿。
  2023年5月,武山县第二幼儿园幼儿绘画作品展在县美术馆拉开序幕,全园488名幼儿齐参与,创作出2000余幅作品,最终筛选展出幼儿绘画作品800多幅,手工作品200多件。展览展出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前来观展。
  一次幼儿园孩子的绘画作品展,为何能如此博得社会各界的盛赞?
  “万物皆可入画,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该幼儿园园长王瑞芳认为,“美育活动,伴随一生,始于童年一支画笔描述一个孩子的梦想,一幅作品展现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本次展览所展出作品,包括武山非遗、自然生态、生活和动物三个板块,水帘洞庄严慈祥的大佛、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彪悍激昂的武山旋鼓……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种美到窒息的点线与色彩的完美结合体,无论是规模、品种、创作视角,还是作品质量,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武山县第二幼儿园多年来倾力打造艺术教育品牌,坚持以“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为宗旨,呵护儿童的纯真,尊重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创作潜力,实现了幼儿园美术活动和外面世界的至美结合。
  武山县杨河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在校学生661人。学校国画社团——河柳画社和美术实践工作坊的活动可谓风生水起,开设米粒画、蛋壳画、剪纸和烙画,并把纸浆装饰画制作确定为校本课程,每学年6课时,学生参与度达到90%以上,每周二至周四下午大课间活动约40分钟。
  河柳画社主要以国画为主,虽起步较晚但收获不菲。社团学生权子弟创作的国画《鸟语花香》荣获甘肃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甲组一等奖。该作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水仙、茶花、鸟、石等素材,通过点、线、面的完美融合,鸟与花的动静结合,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表达了青少年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向往。
  在该校美术教育实践工作坊里,学生聚精会神地进行纸浆装饰画、米粒画、蛋壳画、烙画的创作。工作坊比较宽敞,中间和四周摆满了师生创作的优秀作品,一幅幅作品让这里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辅导教师裴永胜一边给学生做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轮廓线要圆润,防止出现齿状,转折处略方才有体积感,用镊子时注意方向与轻重……学生范娜娜、李小霞、白正东等集体创作的纸浆画作品《我为主席塑像》荣获甘肃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甲组二等奖。
  教学楼二楼廊道悬挂的油画《胜利在望》是裴永胜创作的,为了创作这幅作品,他先到鸳鸯镇进行实地考察,再到县博物馆翻阅档案资料,以红军在武山境内活动的轨迹、强渡渭河历史史实为创作素材,用饱满的色调描绘了秋天早晨雨后初晴,红军最后一支队伍渡过渭河的壮观景象。寓意艰难险阻都将过去,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
  “前后花了十天时间,创作这幅画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示范画法技巧,而是要把红色基因植入学生心中,让他们铭记革命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裴永胜说。
成长  倾听校园开花结果的声音
  在2023年举办的武山县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共展出全县师生书画作品1268幅。这些充满诗意的书画作品,或大气磅礴、直抒胸臆,或舒缓细腻、娓娓道来,或隽秀飘逸、轻盈洒脱,述说着师生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卷中翠墨可人意,笔下彩毫皆欲禅”的美好享受。不仅沉淀了学校书画艺术的深厚底蕴,更见证了师生们成长的足迹。
  山丹镇是远近闻名的“玉器之乡”“蔬菜瓜果之乡”,形成了墨林忠魂、峡石蕴玉、红军驻地、白杉听涛、鹫峰夕照、古寺梵音、洞天祥云、魁星晓日等“山丹八景”。
  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师生到山丹镇实地写生,以绘画的形式解读“山丹八景”及其内涵故事,将历史文化、美术创作融为一体,为全域旅游增光添彩,助力乡村振兴。
  该校美术教师王龙说:“通过艺术手段,绘制‘山丹八景’,将一幅幅山水作品鲜活地表达出来,传播出去,将山丹的人与事、情和景反复传诵、物化,传承给后人,是一件助力美丽乡村的好事。”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近十年来该校为高校输送1000多名书画专业人才,有200多名师生在全国及省市县各级书画展览和比赛中屡获佳绩,全方位展示了学校书画艺术教育的成果。
  令少杰作为其中的佼佼者,2016年高三毕业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2019年赴北京李可染画院进修学习。2023年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山水画,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任职于天水市实验小学,负责美术教学工作。令少杰直言自己接过接力棒,要不断刷新自己的赛程记录。
  一直以来,武山县各级各类学校把“三字一能”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开展基本功大练兵活动,每一位教师要在每周二、周四写一小黑板粉笔字,单周写一页钢笔字,双周写一幅毛笔字,每年进行两次教师“三字一能”考评暨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2004年,李荣从西北师范大学油画专业毕业分配到武山县第三中学任教,如今已执教高中美术20多个年头,他的美术课关注细节、注重局部,提倡学生理解以小见大、圆智相融的理念。他指导的美术考生有不少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洛阳理工大学,其中有多人进入中国9大美院等重点高等院校。
  这些年来,李荣在专心于教学的同时,也从未放弃自己对专业的要求,他在绘画的天地里自在遨游、自得其乐,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国家级展览并获奖。
  李荣的作品画面很温暖,有阳光麦田的味道。看他的油画,就像一股温暖的风,像一件柔软的衣,在寒冷的季节温暖人的身心。他的油画《艰守》荣获甘肃省青年美术展三等奖,《最后一抹香》入选甘肃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国梦·美丽甘肃”并获优秀奖,《厚土》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追寻中国梦·西部阳光”甘·青·宁三省联展。
  “李荣有非常好的色彩感觉和绘画天赋,驾轻就熟的技术表现能力,大胆响亮的色彩对比,现代感极强的构成感,用笔精彩概括且传神。”甘肃敦煌中国画院副院长亢小军如此评价他,“李荣身处美术高考基础教育的前沿,有着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勤奋务实。他和他的艺术正在起步阶段,却有着亮丽的开始,相信成长空间还非常大,有着让人值得期待的未来。”
  武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广平表示,今后该县将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改善开展书画艺术教育的条件,优化教师专业结构,挖掘、传承整合书画之乡的社会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