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日报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清水县

发展特色产业 建设和美乡村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4日    来源:天水日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李欣桐】近年来,清水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按照“产业定带、带上选村、村分等级、梯次推进”思路,突出培育优势产业增动能,着力补齐设施短板夯基础,注重保护乡村风貌靓颜值,全面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奋力打造富有特色、宜居宜业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抓推动强保障,把稳责任落实“定盘星”。成立乡村建设专责组,研究制定清水县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延链补链为支点,不断增强和美乡村建设支撑后劲。坚持将和美乡村建设与产业培育、安全饮水、卫生健康等工作一体推进落实,构建起县乡村同向发力、多个专班专责组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探索推进“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整合模式,引导资金、要素、力量等向乡村建设领域聚集,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25亿元,有力确保和美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注重规划引领,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按照乡村建设标准要求,共确定发展类村庄129个,乡村建设重点村17个,按照应编尽编原则,将产业布局作为村庄规划编制的基础优先规划,做到“一镇一品、一村一特”产业发展规划,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123个。紧盯村庄规划和短板弱项精准谋划建设项目,发挥特色产业赋能优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延伸产业链条,培植强农富农“动力源”。按照“东菌西果、南药北粮、沿川设施农业”的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健全完善“以奖代补”“以效定补”激励措施和“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合作社、农户参与产业发展,6万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创新打造村级农业产业园,按照“大园联小园”的思路,建成村级农业产业园65个,培育形成奶油草莓、黑木耳、羊肚菌等特色鲜明的村域产业。出台《清水县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打造提升永清苏屲村、白沙温泉村等5个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将乡村旅游作为带动乡村资源发生转变的内生动力,让更多群众走好旅游路、吃上旅游饭。
  突出示范带动,打造乡村建设“样板间”。以乡村建设示范带为牵引,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内容,发挥产业支撑作用,因村施策建成产业融合、文旅赋能、特色保护等不同类别的示范村,打造形成6条乡村建设示范片带。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完成户厕改造4.3万户,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54%。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发展以栽花种竹、移栽乡土果树、建设小菜园等为主体的小微产业,丰富产业体系,凸显“小农”经济特色,焕发“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古朴特质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