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日报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武山县

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4日    来源:天水日报

   武融
  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连日来,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践行新思想、共筑文明风”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系列活动。县委党校理论宣讲志愿者、百姓名嘴、红色文化传播者化身文明实践宣讲“轻骑兵”,深入基层一线,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保护传承红色文化为宣讲主题,在城乡大地掀起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新热潮。
邻里共学 理论宣讲润初心
  在武山县城关镇西关社区和洛门镇富源社区,理论宣讲志愿者紧扣时代脉搏,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并结合武山县发展实际和社区治理、民生改善等居民关切的热点问题,将党的创新理论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传递到群众心里,转化为推动社区治理、文明行动、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具体行动路径。群众纷纷表示,要以新思想为指引,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美好社区的自觉行动和实际成效。
厚植沃土 实践所(站)话传承
  在鸳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山丹镇车岸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文化宣讲志愿者以“传承红色基因 激扬时代精神”为题开讲。他们如数家珍,从本地革命遗迹、英烈故事入手,将抽象理论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家乡记忆。现场党员群众沉浸其中,一位老党员激动地表示:“原来家门口就有这么多宝贵红色资源,这堂课让我们的根扎得更深,跟党走的步子更坚定。”红色基因在乡村沃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车间铸魂 工业一线强信念
  志愿者和红色文化宣讲队员在县工业集中区和非公企业一线,紧扣“传承红色基因 激扬发展动能”为主题,分享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并将红军长征在武山的故事与新时代工匠精神巧妙结合。企业职工围坐一起,聆听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动演绎,无不心潮澎湃。
  “红色是我们工人最亮的底色。”一名企业职工代表感慨地说,“听了老师的课,给我们生产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一刻,理论在机器轰鸣中化为实干动力。
书海扬帆 馆藏深处寻根脉
  武山县图书馆自习室内,书香与红韵交织。理论宣讲志愿者为职工、青年和学生带来“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专题讲座。志愿者引领听众穿梭于珍贵红色文献之间,讲述文字背后的烽火传奇与信仰之光。现场互动频频,青年学子们在聆听宣讲的同时,将书本知识立体化、情感化。
  一名学生志愿者说:“这堂特别的阅读课,让我们真正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接好时代接力棒,我们责无旁贷。”红色血脉在书页翻动间悄然延续。
乡村振兴 塑型铸魂传薪火
  在武山县嘴头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县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理论宣讲志愿者“传承红色基因 绘就振兴画卷”主题宣讲格外接地气。志愿者立足乡村巨变,用鲜活语言讲述红色资源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同时,结合本地革命史迹保护与农文旅融合实例,描绘出一幅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美好图景。村民们听得入神,会后自发讨论起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唱响新时代“田园牧歌”,红色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
  此次系列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宣讲,通过进乡镇、进村社、进企业、进场馆途径,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