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晚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特巡交一体化

为百姓平安护航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01日    来源:天水晚报



市域社会治理
  去年以来,市公安局按照“特巡交警一体、点线面贯通,扁平化指挥、接处警直达、多警种联动、属地化查处”的思路,建立了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和大数据支撑下的智慧警务新模式,激发了公安机关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平安天水的内生动力。

  ■特巡交警一体
■点线面贯通
■平化指挥
■处警直达
■警种联动
■地化查处
街面“智慧巡防” 有了新力量
1
处警效率提高 市民满意度提升
2
  “创建‘特巡交一体化’巡逻防控体系,是创新工作运行机制、适应社会治理总体要求、构建特巡交一体化联勤联防整体格局的大趋势,是为了科学划分巡逻区域,合理调配执勤力量,最大限度将警力置于街面,优化联勤联防工作效能。“11月26日,记者在市公安局反恐防暴特警支队采访时,支队长郭东岩介绍说,我市“特巡交一体化”巡逻防控体系于2019年5月正式运行,此举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个新的尝试和探索,主要是把特警、巡警、交警各种警力进行整合,淡化警种观念,加强警察意识,全警种配合作战、处置警情,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记者了解到,结合社情、警情、案情和路情,“特巡交一体化”巡逻防控体系将全市划分城区网格化巡逻警区53个,设立街面固定巡防岗点37个。其中秦州主城区划分16个片区,涵盖36所中小学、15所幼儿园、92条主辅路和285条背街小巷,以警务实战训练基地为基点,以已建成的3个街面警务站和火车站、景区、高速公路卡口等屯警点为依托,以城区范围内的街面、社区、单位、重点部位为基本防控单元,精细量测每一片区出警距离、出警时间,交替运用步巡、车巡方式,实行全天候无缝对接。
  巡逻防控体系以市公安局战训基地为依托,以特警为主,整合交警快骑和派出所巡警警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将单位、企业、学校等保安队伍纳入巡防体系,充实了社区群防群治力量,有效延伸公安机关管理服务触角,与公安特、巡、交力量职能互补,形成了区域覆盖面广、层次结构分明的联勤联防、共治共享的社会治安管控局面。这些力量在所属区域内进行一体化巡逻防控,平时维护治安,战时应急处突,上、下学时段开展护校岗巡逻防控,做到既疏导交通,又维护治安,还集约了警力。
  郭东岩告诉记者:“我们在特、巡、交一体化巡逻防控中,综合利用街面可视化系统和现场调度等手段,适时将图像数据、警情线索、群众求助、社会热点等信息传输至指挥中心和战训基地,指挥中心综合分析研判,每日强化点对点调度,真正做到巡防警力扁平化指挥、巡逻勤务可视化管理、盘查信息实时化采集、工作成效智能化分析的智慧街面巡防成果,为街面巡防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前,我市共有2435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孩子们出入校园及在校的安全,牵动着全社会和家长们的心,“特巡交一体化”体系将巡逻职能延伸,把维护社会治安与服务群众、护校勤学结合起来,将执勤时间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上、下学同步,并把学校保卫人员和社会治安“九大员”纳入到校园安全管理中,解决了校园周边治安乱象,震慑了不法分子,减少了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增强了学生家长的安全感。
  “今年以来,我们在护校勤学和服务群众中,涌现出了拾金不昧的特警队员马亮和救死扶伤的第9巡逻组等一大批典型,树立了警察形象,融洽了警民关系,获得了群众的认可。”特警支队民警董炜欣慰地说。
  记者了解到,实行特巡交一体巡逻以来,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处处有警察,主城区“见警率”“管事率”明显增加,处警时间显著缩短,人民群众求助率和满意度普遍提升,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最大限度挤压了犯罪空间,对推进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平安天水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