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晚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农路建设打通乡村振兴“瓶颈”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张彬霞 见习记者 赵 超 刘 嘉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09日    来源:天水晚报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2月7日,记者从市交通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实施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总计13大类2990个,新改建公路5016公里。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780公里。全市113个乡镇和2491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到100%。
1
清水县—— 农路建设打通城乡经济发展“任督二脉”
  农村公路建设是打通城乡经济发展“任督二脉”的关键。以前,清水县山门镇什字村交通闭塞,身处深山没出路是制约整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如今,随着农路建设进村,村子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谈起公路进村,什字村村民张来成侃侃而谈:“我已经70多岁了,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村庄,近年来发生了大变化,村里的各条大小巷道由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晚间出门再也不用摸瞎走路了。”
  路通后,什字村村民积极探寻发展新路子,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帮扶指导下,村上村民大力发展起了牛、猪、鸡等养殖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走上了产业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十三五”期间,清水县不断完善综合公路交通运输网,全方位争取落实交通项目,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连接城乡,并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62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通客车率均达100%。
2
武山县—— 农路进村提振群众致富信心
  车子从武山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咀头乡彭坡村山脚下。再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很快就到了彭坡村村委。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长康君俊向记者回忆说道:“上任伊始,彭坡村基础条件差,缺乏经济来源,种植农作物也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以前道路不通,村里的地形又比较陡,遇到下雨下雪天或者一到晚上,村民出行就特别困难,经常有人摔倒摔伤。”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康君俊与帮扶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齐心协力,通过多方协调申请项目,给村上新修了水泥路,在道路拐弯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在危险易塌路段修筑了围墙,村民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在村上,贫困户彭爱虎的养殖业搞得正风生水起,两年来,牛、羊养殖规模从起初不到10头发展到了如今近30头。现在,他一门心思扑在了如何精细化管理,可促使牛、羊规模不断扩大中,至于销路问题,彭爱虎表示:“虽然我们村离城区较远,但通村道路宽敞又平坦,只要养殖搞得好,不愁客商不登门。”在武山县,彭坡村只是全县改善农村公路促进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武山县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把农村道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道路2250公里,其中通自然村硬化路442条745公里。
  如今,随着全市各县区农村公路的“全覆盖”,不仅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有效拉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还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