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力促百姓幸福健康生活
天水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09日 来源:天水晚报


市域社会治理
“正心为治国之道,积极乃发展之源。”
我市于2019年印发《天水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市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全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医院,也是甘肃省唯一一家试点医院,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院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着力在健全管理机制、丰富天水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内涵建设、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完善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平台、培训各行业社会心理服务人员、深入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为全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发展贡献力量。
1
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任重而道远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王晓华 见习记者 刘 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导致个体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各类心理问题引发的危害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体系尚不完善,而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手段不足以满足群众和社会的日常需求。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12月4日,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专家、副主任医师张子明这样说。
据了解,我市于2019年印发《天水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市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平安天水和健康天水建设。
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全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医院,也是甘肃省唯一一家试点医院,是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成员单位。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院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天水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着力在健全管理机制、丰富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内涵建设、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完善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平台、培训各行业社会心理服务人员、深入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力促我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张子明告诉记者,我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成立于2016年,下设心理疏导中心、心理援助热线中心、心理健康培训中心及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中心依托市三院、协同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天水市心理卫生协会、天水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及全市医疗、教育、司法等各行业的心理工作者,开展我市及周边地区的心理健康宣教、心理检查及心理问题的防治工作。工作开展以来,市三院着力加强培训人员、考核发证工作,并将这些人员派驻到全市各个角落,以期建设起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达到全覆盖。
张子明说:“现阶段,心理问题处于上升趋势,一些偶发性事件通过媒体报道,也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尤其负面效应,往往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对社会安定会产生影响。基于此,心理健康服务显得尤为必要。”
2
心理危机干预 破解不良情绪的良方
为了充分发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作用,更好地为产生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的群众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7年正式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该队伍曾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舟曲泥石流以及今年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疫情期间,我院派出专门的医护人员参加医疗队,对患者、医务工作者以及赴武汉参加抗疫的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好的接受治疗或是投入工作。我院还设立专线,接到疫情相关咨询70余起,大大缓解了市民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慌。”张子明欣慰地说。
记者了解到,市三院心理援助热线自2012年底开通至今,接到多起高危来电。就今年来说,就有17例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来电,通过专业人员的心理援助,最终无一例出现自杀情况,这对社会和个人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足可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成效。2019年7月,市三院将热线升级为24小时热线,不收取任何费用,只要有问题困扰的市民都可以咨询。
据介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三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先后举办健康知识讲座50余场次;参与“982”广播健康问诊100余次,参与天水卫生与健康栏目60余次;在报纸、网站、微信、今日头条等媒体刊登健康教育信息,发放“心理卫生、睡眠与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等十几种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手册、心理热线手提袋;积极开展“世界睡眠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积极开展公众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群众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
“正心为治国之道,积极乃发展之源。”张子明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只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改善个人、群体和社会的情感和行为,才能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希望心理健康能得到个人、家庭、全社会的更多重视,因为只有每个人积极健康的生活,才能有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