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带您看“天平”系列报道之一
大道如虹铺坦途
天水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28日 来源:天水晚报


1
打通高速路网北通道
2
新工艺新技术助力高质量建设
天平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G8513平凉至绵阳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该项目的建成,将成为连接甘肃省陇东地区与天水地区的便捷公路通道之一,也是构建甘肃省东南部山区的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路段,主要承担内蒙古、宁夏、庆阳、平凉等地与天水、陇南、陕西、四川及东南部地区至华南地区跨省区的旅客和物资流通任务,是甘肃省高速公路网在南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南部经济带的公路运输大动脉,在全省公路网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是天平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64.8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天水在全国高速路网中的主导地位,为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交通优势。
□新天水·天水晚报 记者 刘晓亚 何慧娟
近日,天平高速天水段施工现场传来喜讯,天水段控制性工程之一天水2号隧道左洞剩余160米即将贯通,标志着天平高速天水段经过三年多的施工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天平高速天水段项目办工程科副科长张军军介绍,天平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连接G22、G85等6条国家高速公路,也是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平凉至武都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天平高速起点与在建银川至昆明国家高速彭大路相接,终点在我市秦州区太京镇西十里铺,与已建成的连霍国家高速公路天定高速相接。天平高速建成后,将实现青兰、福银、连霍3条国家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纵贯天水南北,并将我国从西南向西北的高速又向北延伸了一大段,从而解决了天水高速上找不着“北”的窘况,打通了天水高速公路网络没有北出口的瓶颈,搭建起连霍高速和平绵高速的十字形交汇点,使天水成为全国东、南向西、北的十字路口,进一步提升了天水在全国高速路网中的主导地位,为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交通优势。
张军军对记者说:“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起点位于平凉市静宁县仁大乡,途经我市秦安县安伏镇、叶堡镇、西川镇、兴国镇,麦积区中滩镇、渭南镇,秦州区中梁镇,终点位于秦州区太京镇西十里铺。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全长64.8公里,同步修建天水北互通立交连接线4.65公里,中滩连接线2.18公里,预算总投资95.16亿元,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89.45亿元,占总投资的94%。”
在天水段2号隧道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隧道是双洞设计,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全长4400米。
施工方四川路桥工程师刘勇向记者介绍说:“由于2号隧道围岩强度较低,施工进度缓慢,左洞剩160米还在加紧施工,预计2021年2月底贯通。目前土建工程基本结束,路面、房建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交安机电工程施工正在展开。”
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主要工程包括54座桥梁,全长24845.05米,其中叶堡特大桥、秦安特大桥、侯家门特大桥、神明川特大桥、庙咀特大桥、后川特大桥、中滩特大桥、渭南特大桥8座特大桥全长14831.3米;22座隧道全长23894.87米,其中天水1、2号特长隧道全长9471.12米;修建有秦安、卦台山服务区2处,安伏停车区1处,秦安养护工区1处,安伏、秦安、中滩、天水北匝道收费站4处。
记者了解到,目前天平高速天水段从麦积区中滩向秦安方向工程已全面完成,绝大部分路面具备通车条件,中滩服务区南区主楼已封顶。中滩收费站基础工程正加紧施工,天水北互通立交连接线已完成总量的80%,整个工程主体部分将于年内完工,一条黄金通道将在全国高速路网中诞生。
受路线线形要求,天平高速公路不可避免要设置跨河桥梁和穿越黄土梁峁的隧道,工程规模较大,桥隧比例超过总工程量的75%。
记者了解到,天平高速天水段2号隧道是天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2号隧道围岩强度较低,洞身穿越岩性接触带、断层破碎带,围岩稳定性差,不间断会遇到岩层渗水,这都加大了施工难度。我们结合地质因素和施工实际,提出‘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工作方案,每天平均掘进度保持在1.5米左右,每掘进一段,就马上用钢梁支护,同时对每段掘进区域进行测量,随时更新施工数据,提高施工前的预判能力,保证每一道工序都精准、安全、高效。”刘勇说。
面对天平高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天平高速天水段项目部要求各参建单位严格推行标准化施工工艺,积极推行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
据天平高速天水段项目办工程科副科长张军军介绍,施工采用自动化数控设备,钢筋加工数控率基本达到100%,较常规节省人工50%左右,实现了钢筋半成品存放超市化、运输配送化。由于天平高速桥隧比较大,所以要求在桥梁施工中使用预制箱梁循环智能压浆工艺等先进技术和施工设备。桥梁下构混凝土养护采用混凝土节水保湿养生膜,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物表面温度不均衡等原因而产生裂纹,同时也保证了工程实体质量,真正做到了混凝土结构物内实外美的效果。桥梁上边的现浇梁板采用了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和螺旋管支架+贝雷梁作为支撑体系,更加安全可靠,施工质量得到充分保证,施工速度快,大大减少了人员和支架的投入,经济效益明显。
对于桥梁采用新工艺感受最深的是中铁十一局15标项目党工委书记王建国,他说:“在建设1、2号隧道之间的桥梁时,采取了螺旋管支架+贝雷梁施工工艺,这个工艺比以前用的满堂支架工艺要节省很多人力物力,安全性也相对提高了,新工艺把这一段桥梁的施工量节省了30%左右。”
据张军军介绍,天平高速天水段在施工建设中,一直把“智慧工地”建设放在首位,结合“互联网+”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建立项目工序控制二维码、分项工程二维码,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可追溯。
“我们还要求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集中攻关和‘微创新’,总结特色有效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创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有效解决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应用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手段,积极推行‘互联网+’及‘智慧建设’、‘智慧管理’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这些传统管理模式和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相结合,极大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天水段高质量如期完成既定目标。”说起新技术张军军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