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2 版:晚报十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清水浆水面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28日    来源:天水晚报


  □薛雨青

  家乡清水,面食颇多,人也多喜食面,因此兰州的牛肉面、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在这里都很受欢迎。但对于清水人来说,做起来最简单、吃起来最过瘾还价廉物美又经济实惠,最受人们欢迎的面食,还是要数浆水面了。
  相传,“浆水面”的名字,是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所起。这面是以浆水汤汁为底汤的面条,是陕甘地区传统特色小吃,广泛流传于陕西、甘肃一带,在天水城乡都广受欢迎,但我总觉得,家乡清水的浆水面来得更地道、更酸爽。
  在清水,浆水面是家家户户最普便的一种面食。做起来十分简单,以小麦面粉为主要材料擀成面条,将带些许酸菜的浆水用胡麻油炝过,盛到盆里,用开水调好酸度,等煮好面条后盛入瓷碗中,配以胡麻油炝的辣椒丝、大蒜、小葱等佐料,再调入适量食盐、放上韭菜、辣椒油,一碗清香四溢、热气腾腾、消暑解渴的浆水面就呈现在食客面前了。
  浆水面是清水人家的家常便饭,普通人家隔三岔五都要吃一顿,有时在婚丧嫁娶的宴席上,主家也会将一碗酸爽提神的浆水面作为招待总管干盘几十人的最后一餐饭,亲戚朋友在酒店宴席的大鱼大肉后也常会要一碗浆水面作为主食来吃。家乡的父老乡亲吃上一天酒席,总觉得不踏实,肚里似乎少了什么,胃里空荡荡的闹得慌。当一大瓷碗热气腾腾的浆水面放到面前时,酸辣清香的味儿即刻勾起了人们的味蕾,绿油油的韭菜、红艳艳的辣椒楚楚动人,口里顿觉唾液浸润,捏住筷子“吸溜吸溜”,大口大口美美地吃起来。惬意随心,开怀大嚼,吃得额头沁汗,浑身爽快。那种不拘小节,唯我独尊、旁若无人的吃相,令初到清水的外地人瞪眼咂舌、惊叹不已。
  浆水具有消暑、排毒、开胃的作用,所以一到热浪滚滚、烈日炎炎的夏季,清水人的生活中就一天也离不开浆水面条了。当玄黄鸟“旋黄旋割”的鸣叫声响彻山川沟壑大地、毒辣辣的日头烤得人浑身冒汗、黄澄澄的麦穗一大片一大片的时候,在清水便是一年中浆水面需求量最大、吃得次数最多的时候。城里城外,大人小孩,几乎是天天离不开它。农人们从屲上劳作归来,顾不得洗一把脸,便迫不及待地端起一碗浆水面条“噗汤噗汤”地吃了起来;赶集的大爷大娘一路口渴腿软回到家来,口干舌燥中一口气吃下去的也是那碗浆水面;在外打工的姑娘、小伙,一路风尘仆仆,旅途劳累,疲惫不堪,一下火车,先在馆子里叫上一碗浆水面。看汤面上飘着的小葱花、韭菜、油泼辣子,连同汤里酸菜的那个清香,总惹得路人忍不住多瞅上一眼,唾沫总要在喉咙里多咽上几回。
  清水浆水面,是土生土上的清水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面食,是清水大人小孩的最爱。清水人三日无肉不嘴馋,一日无浆水面不进食,一顿不吃浆水面嘴里就寡淡的很。出门在外,不管走遍大江南北,吃遍生猛海鲜,不论肚子里的油水多厚,味觉多么发达,都总会怀念那令人牵肠挂肚、魂牵梦绕的浆水面。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过去,这种乡野山间平常百姓人家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面食,如今却成了豪华酒店里食客们在吃美食、品佳肴之后的必备面食。每有外地客人来清水,总要来一大碗浆水面大快朵颐。浆水面的魅力也是清水的魅力,它和清水悠久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浆水面在,故乡就在。凡是有浆水面的地方,便是故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