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荠菜香
天水晚报
作者:荠荠菜 香椿 苜蓿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07日 来源:天水晚报
况 味
用味蕾感受春天,是体验春天最直接的途径。
天水自然环境良好,气候四季分明,时令节气性很强,适宜各类植物和野菜生长,比如马齿苋、荠荠菜、香椿、苜蓿……应有尽有,但一到春天,受天水人最喜欢的要数荠荠菜、苜蓿和苦菜了。
□薛红珍
清明已过,谷雨在望。祖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各有迥异,当南方芳菲将尽时,北方桃花才始绽芽苞。这种对比,自古亦然,人与万物一起在时空中交错更替着,人们对舌尖期盼的情愫也在其中延续。此刻,用味蕾感受春天,是最直接的途径。
经过整个春节的厚补,我们的身体早已负荷满满。以荠菜为首的剑客们次第置身于杯盘之中,还真有点“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的味道。
有人说,早春是植物的静修期,它们在泥土之下是没有说辞的,只有用心去感受季节,感受阳光,感受雨水,才会感知季节的渐变过程。在浑然不觉中,像荠菜、蒲公英、灰灰菜这些野菜,早早探出半个脸,在小溪、河坝山沟处,追赶初春的脚步。
闲暇散步时,我怀揣小铲总是留意河坝周围,松软的土壤里,有没有我期盼的荠菜。遗憾的是已有捷足先行者早我一步,劫后重生者皆以瘦芽矮身示我,于是便动了恻隐之心,心想让它们再长长下手吧!但心里也是很清楚,像我这样偶尔出来摘野菜的人,是敌不过那些赋闲在家的主妇们,她们眼尖,脚勤、手快,春天的美好总是更多青睐于她们的。
没有亲手采摘到荠菜,多少有些遗憾。于是,周末早早来到花鸟市场,想着弥补失落的心情,果真不出所料,过了水果区,看到许多人拥簇在一个女人的菜筐前。我赶忙挤了进去,那正是我心心念念的荠菜,可仔细一看,又有一点不像,叶子呈圆弧状,太大太饱满,叶边没有了小小齿轮,看上去怪怪的。
我连忙问:“大姐,这怎么不像荠菜呀?”她笑着说:“这是她从网上买的荠菜种子,撒到大棚里,放了些肥料,就长成这个肥样了,味道还是原来的味,卖得可快了。你瞧这一筐,差不多也快卖完了”。又有人挤上前去买,她也顾不上多给我说,我也索性退出人群,心想着再看看吧,或许还有纯天然的。
没走多远,在花鸟市场西
头,走到一位老婆婆的小摊前,摆着不多的荠菜。黄叶老根全被摘去,虽其貌不扬,到底是根红苗正,我不假思索就付了钱,将老婆婆的荠菜一网打尽。
既然得了荠菜,就马不停蹄回家。一脚迈进门,就嚷嚷道今天买了“新窝儿”,妈你来猜?家乡将尝鲜叫吃“新窝儿”。母亲虽然没猜中,但看见荠菜立马来了精神。几番洗滤后,生火、锅里倒水,她亲自来焯荠菜。母亲自去年“阳过”之后,身体不如以前,睡眠差,味觉和触觉都下降了。没想到看见荠菜,犹似见到了故人,边手里忙活,边说起了小时候她挖荠菜的种种情景来。难怪人们常说:食物是唤醒记忆的良方。
我和母亲分工明确,她剁馅,我发面,美美吃一顿荠菜包子。好久不上厨房的母亲,做起来依旧是得心应手,锅里水开后,放了一小勺油和盐,她说这样荠菜更加翠绿。水开之后,荠菜在锅里只需几秒,手快的母亲已捞进凉水盆。不一会儿再用双手攥干水分,叮叮咚咚开始在案板上剁了起来。我依稀看到去世多年的外婆,年迈之时在锅台前劳作的身影。
母亲慎重,我自然不敢马虎,今天就用温牛奶发面,盆里取好面,在温牛奶中加入与面相配的酵母,搅拌均匀,又在面中加入白糖,这个能加快发酵速度。然后再加入一小勺猪油,是让包子更白更亮,最后加入一小勺泡打粉,这是不可外传的小秘方,它的作用是包子面膨松暄软。揉光面装盆,套上保鲜膜,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我剁肉间,母亲找了个小碗,倒入刚烧开的水中,在碗中丢进一个八角、几粒花椒、葱和姜。把剁好的肉馅,分三份加入泡好的料水,向同一个方向搅拌,直到肉馅有了黏性,依次让小葱茉、蚝油、酱油、胡椒、鸡粉、盐齐齐登场,淋上热油,最后到场的必然是荠菜了,一顿搅拌,美味的荠菜肉馅就做好了。
荠菜生性素淡,其味清香温和,做馅需要肉的牵引才能达到臻高境界,好似懵懂少女,需要爱的牵引,觅得良
人,才可配成佳偶。
做饭也是技术活,讲究环环相扣,工序到位,自然美味佳肴而来。我们做好这头,那头的面已发好,揉面排气,擀成圆圆的包子皮。母亲泡了一杯茶,还没来得及细品,马上投入到下一轮工作中。包包子的技术活自然是非她莫属。我自诩在厨房也算是个好手,可在母亲强大的气场下,依旧相形见绌。实不敢相瞒,我的成品包子,要样没样,要馅没馅。让母亲说了,换在她那个年代,是要被公婆数落好几天,只能拿到门背后偷偷吃了,哪敢像现在的年轻人拍照在人前晒啊!我只好打马虎眼说:“时代不同了。”
说归说,母亲手里的活却不曾停下,一边细心地给包子打皱,一边往里填充馅料。不一会儿,就包了好多,我给笼底刷油,小心放好一个个包子,在凉水锅中二次醒发十五分钟,然后开火蒸,一会散发着荠菜香的雾气,在厨房中弥漫开来。
有人是闻声而动,有人是闻香而动。女儿觉摸着包子要熟,不请自来,剥蒜捣蒜来做蘸料,不时说几句调皮话,给外婆捶捶腰,续续水。惹得母亲哈哈笑,我指着她的背影,使眼色给母亲说:“真是个不劳而获的投机分子。”
火候稳,时间到,在掀锅盖的那一瞬时,白白亮亮的包子呈现在眼前,褶皱还隐约可见,且不说味怎么样,就这形状,让人不忍下咽啊!咬一口,汁水溢流,包子皮透出的奶香荠菜的清甜味,便久久回荡在舌尖。所有肉、葱、佐料,此刻都是荠菜的附属品,它们的存在都是围绕着荠菜转,主角与配角的关系是如此的泾渭分明。荠菜也是坚持初心不改,任尔八面来风,蒸蒸煮煮,其味无穷。
家乡二月的豆子、三月的荠菜、四月的槐花、五月的甑糕……正如扶霞在《鱼翅与花椒》所写的那样,无论在什么社会里,一流的厨艺都远不止味道这么简单。我认为一流厨艺是季节和爱中孕育而生的。
这些味觉深植在孩子的记忆中,这是不自觉的本能,这些种子一旦生根、发芽,远游的脚步即便走得再远,熟悉的味道牵引着孩子回到最初的成长地,那始终就是“家”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