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互联网+”
我市搭建智慧养老平台
□新天水·天水晚报记者 王晓华
天水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12日 来源:天水晚报

“您好,昨天您通过我们平台的服务专线要求提供上门服务,服务人员上门了没有,您对这次服务是否满意?”6月6日,我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询问老人对上门服务的满意度。
家住秦州区解放路社区的刘春花老人,今年76岁了,因为孩子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经常拨打平台服务电话要求提供服务,诸如打扫卫生、购买药品、陪护看病等,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对于智慧养老信息服务中心的上门服务,她表示很满意。
“2016年,我市采取政府搭台、社会投资、以奖代补的方式,依托市虚拟养老院建立市级与各县区互联互通的全市智慧养老大数据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通965888养老服务专线,录入老年人基础信息50.4万条,加盟企业182家,设立服务网点298个,开展‘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63.01万单,涵盖11类230项服务事项。”市虚拟养老院副院长甄继安告诉记者。
为适应全市养老服务发展趋势,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我市新建了智慧养老信息服务中心。
据市虚拟养老院院长徐娇介绍,虚拟养老的服务人群主要包括政府“兜底性”养老服务和“普惠性”养老服务(居民购买服务)两大块。“兜底性”养老服务链接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通过标准化、示范化引领,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普惠性”养老服务通过“室内和室外”“线上和线下”培育孵化模式,为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的涉老服务组织、机构提供政策咨询、专业指导、服务规范、培训实践等定制式服务,搭建资源共享互助平台。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内含居家医养服务平台、康养中心管理平台、机构民生管理平台、民生监管集成平台、民生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和老年人评估系统、加盟企业管理系统、时间银行公益积分管理系统,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全面掌握和统筹全市老年人、特困服务对象和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形成完整、准确、及时的养老大数据。”徐娇说,中心将通过全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运作,持续促进全市养老资源的精准化、精细化供给,着力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养老服务供需平衡,让老年人享受到“品质民生”的温度,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最关键的是打通居家和社区养老“最后一公里”。我市将进一步夯实兜牢失能失智、经困留守等特殊老年人服务保障底线,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