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她的缝纫机
□许玲侠
天水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4日 来源:天水晚报
搬家时,母亲执意要将缝纫机搬去新房。这台“蝴蝶”牌缝纫机陪伴我们近半个世纪,母亲与它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它还是在生活物资凭票供应的年代,父亲获得厂里奖励的一张缝纫机票得来的。
买回缝纫机,聪明的母亲很快就学会了使用它。扎床单、补旧衣、过年做新衣。在母亲与缝纫机的密切合作中,一块块布料由平凡变神奇,引发了我极大兴致。“妈,教我学用缝纫机吧。”我央求母亲。“好,想学妈教你。”
我在用缝纫机时,邻居宋阿姨抱来布料,要跟母亲学用缝纫机做裤子,正扎鞋垫上瘾的我不肯让位。母亲急了,拽我到另一间屋,生气地问:“你忘了?那次下大雨,是阿姨叫你去她家避雨的。”我不吭声,母亲缓和了语气:“邻里间要互相帮助。阿姨家没有缝纫机,来咱家用,你说行不行?”我脸发热,不由地点下头,母亲欣慰地笑了。
暑假的一个星期天,韩姨带着女儿萍萍来我家,请母亲帮忙做裙子。原来,韩姨答应萍萍生日时送她一条新裙子,可是韩姨干活时扭伤了手腕,眼看萍萍生日就要到了,裙子还在韩姨脑子里。怎么办?韩姨想起了母亲。母亲二话不说,接过布料,量体、裁剪,在缝纫机上一番忙碌。萍萍穿上漂亮的新裙子,笑脸如“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二那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因节目表演需要,老师要求参演同学准备白衬衣蓝裤子。可粗心贪玩的我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直到老师通知要带妆彩排,我才想起自己还没有白衬衣。急忙跑去找同学借,但同学也没有多余的,我只好回家找母亲。
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就为我赶制衬衣。半夜醒来,看见母亲打着哈欠还在缝纫机上埋头做活儿。我来到母亲身边愧疚地说:“妈,都是我害您不能睡觉。”母亲抬起熬红的双眼,轻声对我说:“马上就好了,你快去睡吧。”
清晨醒来,我惊喜地发现,折叠整齐的白衬衣在我枕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捧起衣服。令我惊喜的是,母亲还在衣领边缘压了一圈月牙边,白衬衣旋即丰富生动起来。
彩排时我穿上了白衬衣。老师的夸赞、同学的羡慕,让温暖和自豪在我心中四溢蔓延。
有了缝纫机,勤快的母亲总是把家人的衣服修补得整齐清爽。有了它,极大地缩短了母亲缝制补缀衣物的时间,母亲也有了更多时间陪伴我们,让生活虽然清贫,但我们满足而快乐。
当年,这台缝纫机为减轻母亲的劳动强度,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做出了贡献,母亲像宝贝一样爱护它。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家用缝纫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直至“下岗”。即便如此,母亲依然不舍,一直保留着它。
悠悠岁月,缝纫机伴随母亲无数个日夜。它承载着岁月的艰辛与美好,承载着母亲的情和爱,永留心中。
旧事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