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晚报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武山县

“支部领航”焕发集体经济新活力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18日    来源:天水晚报


三抓三促·基层调研
  近年来,武山县基层党组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推动,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党组织领航、合作社运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的发展之路。

□新天水·天水晚报   记者王雪梅 通讯员关文斌
  支部联建
构建集体增收利益共同体

  武山县着眼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单打独斗、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弱等问题,强化乡镇党委主导推动,统筹资源要素,通过支部联建、参与入股、抱团发展等方式成立联合社或产业联盟,对产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实现农业规模化与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化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全县成立特色产业联盟8个。
  鸳鸯镇按照“党建引领、联建聚力、共建共促”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土”资源、持续放大“特”优势,由13个村党组织联建成立了红色鸳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按收益比例分红,对内提供农技服务,对外开展交流合作,为联合社成员提供农资采购供应、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推动集体经济抱团联动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截至8月底,联合社总收入突破300多万,村均实现分红4.6万元。
支部领航
打造农业产业发展试验田

  有效盘活村集体资产,坚持宜农则农、宜畜则畜、宜果则果,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成“试验田”,先行先试发展适合本村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榆盘镇河程村因出产的洋芋外形好、皮薄、淀粉含量高,深受群众喜爱和市场青睐,是武山县久负盛名的洋芋生产基地。
  2021年,依托中央三部委扶持项目,党支部领办成立合作社,建成集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贮藏于一体的粉条加工厂,采取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管理模式,引进、培育陇薯9号等新品种,打造以南河组、丁门组、管山组为主的马铃薯集中连片示范基地3000亩,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年产值30多万元。
盘活资源
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土地资源匮乏、种植结构单一、缺乏要素支撑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拦路虎。武山县各村党组织坚持因地制宜,盘活利用集体所有的农、林、水等资源,在符合用地政策的前提下通过整理整治,改善利用条件,发展种养殖产业,“变废为宝”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马力镇南阳村背靠榜沙河,水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一直制约着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村党组织立足村情实际,盘活优势资源,充分利用河滩地潮湿、光照充足等优势,领办创办了宏阳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建成占地18.7亩的“黑木耳+生态冷水鱼”产业基地,新建木耳种植大棚16个、晾晒棚5个,建设冷水鱼养殖鱼池4个,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每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