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晚报七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金橘花树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1月26日    来源:天水晚报


□邵 静
  每到春节将近,花市上就出售有盏盏簇新的金橘花树。现代园艺师巧手造型,培植这种原生南方的常绿灌木,成为盆栽远销北方。
  在春节前夕看到来自南方的花木,看到金橘橙亮的色泽,活泼的孩子气的果实,真是喜气洋洋。每每也想要捧一盆回家,添一点迎春纳福的喜气。一旁的母亲总是阻拦担心花树心向南方,眷恋故土的性子难以豢养。母亲的顾虑是不无道理的,“橘生南国,越江而枳”。
  一个寒冷彻骨的清晨,我终于有点按捺不住,忘记了母亲的劝阻,也不顾橘树执拗的性格,兴冲冲捧了一盆金橘回家,搁在阳台书架近旁。冬日里浅浅的几缕阳光照着金橘树,累累的小果实,在绿意盎然的枝叶间生长。
  因为自幼生长在北方,难得一见橘树的欣喜,正好可以因此而聊以慰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想着两千多年前的楚国江畔,屈原行吟的诗中,已经有了橘树高洁的品貌。虽然眼前是一棵矮小的橘树,难以比拟诗歌中高大的乔木,或者生长在南方江滨成片的橘林,但总算可以一解多年来对橘树的思慕了。
  数数盆中大小三十颗之多的金橘果,果子神采奕奕,果树生机勃勃。金橘果是维生素家族的成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金橘甙等成分,与山楂、苹果一样是血管清道夫,是老少皆宜的美味水果。盆栽金橘是观赏果木,花盆中的果子酸涩不能食用。好在这个季节各地的柑橘都通过货运远销而至,桌上果盒里就有一种与金橘个头差不多大小,而味道却十分甘甜,不远万里从岭南广西而来的砂糖橘,这种同为芸香科植物的精华所在正是皮薄果肉嫩,入口的瞬间流出蜜一般香甜的果汁,口感绵延,沁人心脾也滋润肺腑。“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韩东郎记录在《香奁集》中的诗句,似乎最能诠释这种小小果实,于人间烟火,餐罢闲暇时光给人的愉悦舒畅。
  其实,金橘树可供人观赏的除了春节前后的果实,还有来年夏始春余的花蕾。芸香科植物的花期,如江橘、香橙、柠檬,花开白色,簇生或单生的花朵如米粒般大小,掩映在绿树丛中,散发出奇异的花香。花于叶后放,生于叶腋,时常果子缀满枝头,一梢绿枝上,意外生出一两朵米色小花来。
    芸香科植物的花蕾,香源深藏在花蕊间,因为不起眼的米白色,小花骨朵儿并不为人所注意。但是它们迷人的花季所释放的清远香味,吸引着昆虫世界的蜜蜂、蝴蝶常常围绕花树,翩翩起舞,辛勤采蜜。细嗅之下,整棵花树都弥漫着一种特殊的香气,就连果子成熟季节的果皮、枝叶也含有这种芳香化合物的香味。但橙花、橘花的花香并不扑鼻,是一种含蓄淡远的幽香,不同于这个季节开花的枙子和茉莉。
  柑橘是我国原生物种,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尚书·禹贡》记载当时的柑橘已位列贡税,《周书》上也有“秋食栌梨橘柚”之说。
  15世纪,葡萄牙人将柑橘经印度从海路引种到地中海沿岸栽培,它是最早被成功引种到欧洲的植物。香橙一度引起欧洲皇室贵族的追捧,西语世界还盛行用橙花提纯的芳香精油、纯露,也用它作抗抑郁的芳香疗法。橙花当中的芳香化合物具有让人平静的气息,它散发的香味瞬间使人感到亲切和友善。
  成书于宋孝宗淳熙五年的《永嘉橘录》,作者是南宋人韩彦直。他是地道的北方人,出生在陕西延安,韩父是著名的抗金将领韩世忠。韩彦直在温州任地方官时,得空赏玩山水,与朋友泛酒、阔谈诗文之余,平生第一次品尝柑橘味道,也目睹橘花绽放。书中开篇自序“予北人。平生恨不得见橘著花……去年秋,把麾此来。得一亲见花而再食其实,以为幸。”
  韩彦直羡慕前人留下与柑橘味相关的诗文墨宝,王羲之遗世有著名的《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为远方的朋友奉送秋橘三百枚,以示自己的思念问候。唐代诗人韦应物也有柑橘名篇“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答郑骑曹青橘绝句》)”诗中本事,起因是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一位曹姓参军因在病中惦记柑橘,托他代为采购。韦苏州试摘新橘犹酸未熟,只能以诗代言作答。安慰病中的朋友,等到新橘成熟,他也会像王羲之一样,为他奉寄三百颗新橘。
  面对满园橘树飘香,令韩彦直一时感叹,历代诗文大家屈原、司马迁、王羲之,或借柑橘抒怀,或以柑橘托物言志。柑橘食之类比荔枝的佳木果实,却并不为人熟悉。荔枝有北宋蔡襄撰写的《荔枝谱》。花中牡丹、芍药也因人们的欣赏而位列群芳,各有赋文记载。作者遥想自己或可以与烂漫魏晋间的名士比肩,为柑橘作传。之后韩彦直实地考察采访,写成《永嘉橘录》,成为我国最早的柑橘专著。
  说起柑橘,日常生活中它带给人们许许多多的实惠和益处。柑橘果树常绿可作园林观赏,新鲜果肉口味上从酸到甜丰富着人们的味蕾。果皮经过风干处理后,制成药用陈皮。橘皮入药以陈旧者为良。陈皮贵老,广东新会陈皮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的美誉,用它入药、煲汤、泡茶饮,具有很好的理气化痰、和胃健脾的功效。藏在柑橘果肉中的橘核,入药有别称橘米、橘子仁,它有很好的散结、止痛疗效。
  我曾在秦州玉泉观内,见过一盆金橘树。六月的炎热天气,似乎并未侵扰到山房中的树木花草。金橘长在这个幽静,少有人讨扰的世外之所,枝叶繁茂,米色小花星星点点,鹅黄色的花心点缀其间,委实清秀可人。
  养在家中的橘树,我同母亲尽心浇灌,为它培土,施放花肥,盼望着它的枝叶间能够早早地生出花蕾。阳光下的金橘树看起来长势旺盛,估摸着大可收获夏天满屋的花香。已到腊月,母亲修剪了多余的枝叶,使得树身看起来不那么繁密拥挤,修剪后的花树没有从前那样繁盛的硕果累累,远远地看,却有了山林的隐逸之姿。如果在林荫树下置一石桌,有人清谈对弈,或者鸣琴,是盆景中一方见地的园林。母亲说,这样疏密有致,花树可以长得更好。
  但是拥有金橘挂满枝头,又随着季节独放花树,使得这样的愿景长久似乎并非易事。金橘的脾性的确让人难以捉摸。起先它的果子光鲜亮丽,叶子也绿意盈盈犹如墨玉。接连几个阴天,母亲外出,我也忙碌。几天后树上的果实开始三三两两掉落,挂在枝头的“小男孩们”看起来全蔫蔫的。夜里听见金橘果一颗接着一颗从树上掉下来,很沉闷的声响。清晨走过阳台一看,又无端落了几个,空留着光秃秃的枝丫,繁密的绿叶也开始纷纷枯落。再浇水、培土、晒太阳也无济于事,没过几天,我的橘树空落成一盆枯枝败叶。
  母亲回来后,直怨我说,一定是缺少水分所致。金橘原生长在南方湿润的土壤,迁徙到北方干燥寒冷,就娇贵了。金橘是木本植物,原是喜水的性子,适合阴湿温暖的环境。好好地糟蹋了一棵花树。
  听着母亲在一旁念叨遗憾,我独自坐着不禁出神,来到北方的金橘树怎么会如此难以侍弄豢养。在蜀地、江浙、岭南,这种柑橘之类的果树不都常年生长在江边山林,听着波涛滚滚,沐着山光水泽而生长吗?它真是一只难离故土的青雀鸟。
  今年冬天,看到花市上金橘橙黄亮绿的身影,不禁又捧一盆回家。好像要把一位知音故友,请回家里煮茶相迎,有许多见闻要与它分享。希望来年的花树上,可以枝叶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