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喧呼蹴鞠场
——从《宋太祖蹴鞠图》看宋朝足球热潮
天水晚报
作者:郑学富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19日 来源:天水晚报

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太祖蹴鞠图》,为元初画家钱选临摹宋朝画家苏汉臣之作。从中可看出宋代足球之热,普及程度之高。蹴鞠,既需要个人娴熟的球技,更需要团队的默契配合。由此可见,此图传递出一种运动精神,也表达了群臣齐心协力治理国家的理想。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川翁、习懒翁等,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尤其是人物画风格古拙,笔墨工整且质朴天真。《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大臣们一起踢足球的情景。明代文人唐文凤曾作《题蹴鞠图诗》,说前面踢球者为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后面观球者为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宋朝初年,蹴鞠为军中的一项重要体育活动。这幅表现帝王生活的绘画,没有描绘威严与奢华的宫廷场景,而是一幅轻松、日常的运动场景。让观画人很容易跨越时空感知到北宋君臣同乐、感情融洽、祥和闲适的气氛。钱选还在画面上题写了自己当时的感慨:“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若非天人革命,应莫观之,言何画哉。”表达了钱选对这幅画仰慕已久的心情。
古代的蹴鞠,即现在的足球,最早有文字记载,踢足球是在战国时期。到了宋代已是全民踢球,从皇帝、官员到平民百姓无不以踢球为乐,风靡全国。司马光的“东城丝网蹴红毬,北里琼楼唱石州”,描写的是城里人踢足球;陆游的“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说的是乡村人踢足球;梅尧臣的“蹴鞠渐知寒食近,秋千将立小鬟双”,描绘的是踢球已成为寒食节约定民俗。可见足球在宋朝的普及程度。宋代皇帝爱踢足球、喜看足球是当时普遍现象,据《宋史》记载,宫中举行重大活动都有足球表演。宋太祖是武术高手,酷爱足球,其球技也是非常了得,尤其擅长踢花式足球,其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都能接触到球,变化多端,出神入化。其弟赵光义也是个球迷,当时有个叫张明的人,出身贱微,但是球技高超,经常陪太宗踢球,太宗非常喜欢他,封他为供奉官。宋徽宗赵佶不愧为足球高手,小说《水浒传》有一段文字描写他踢足球的情景:“见端王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绦。把绣龙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绦儿边。足穿一双嵌金线飞凤靴,三五个小黄门相伴着蹴气毬。”
宋代除了皇宫、官府有足球表演的专职人员外,民间也不乏高手,球场林立,踢者如云。陆游有“寒食梁州十万家,蹴鞠秋千尚豪华”的诗句。当时宋朝还有齐云社,相当于现在的足球协会或足球俱乐部。陈元靓的《事林广记》有诗曰:“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毬,作家偏著所,圆社最风流。”当时,每遇蹴鞠比赛,场外观者云集,人山人海。陆游有诗描写道:“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画的裱边有“钱舜举蹴鞠图真迹”等字样,这是该画收藏者吴湖帆所题。吴湖帆,江苏苏州人,著名的收藏家、画家和书画鉴定专家。裱边以及画面上的不少钤印都是吴湖帆和夫人潘静淑留下的。说明这幅画流传有序。
■ 钱选《宋太祖蹴鞠图》 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