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晚报八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痴迷武术的谢代生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25日    来源:天水晚报


□令陆胤
  武山人自古尚武,尤其城关、洛门、四门、滩歌等地,更是武术拳种交汇交融之地,习武蔚然成风,拳师辈出,家传武术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芳菲四月,我们慕名拜访四门镇谢家沟拳师谢代生父子。
  风光曼妙,山路回环,走过了几十道山路弯弯,向西翻过山梁,来到四门镇常湾村谢沟组,老远看到一个身材中等偏小,一身青衣,扎着一根红腰带的老人,在一个简朴的独立院落旁站着。还没来得及细想,车就到了跟前。他笑容满面,精神抖擞,车门一打开,就笑着迎上来,说:“海彦说你们要来,我就在这等着。见到你们真高兴,快到屋里喝茶。”谢海彦是谢代生的二儿子,酷爱武术,父子俩志趣相投。谢代生像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热情招呼。他的装扮显示出习武人的特点。
  我们从南面的侧门而入,南门只是一个简易的木栅门框,路却比东面的正门宽敞平坦。院子很大,住房是三间老式房子,平时只有谢代生一人住。原来这里曾是他们家的园子,后来修了房子,成了园院结合的处所。我打趣道:“这清静的住处,真是练武静修的好地方。”谢代生笑着说道:“我正在这里修炼,先到屋里喝茶,然后我给你们练拳。”我们走进屋子,边喝茶边聊他的武术人生。
  谢代生出生于一九四九年,自幼酷爱武术,十五岁开始正式习武,先后师从他舅爷常湾村拳师常克俊,杨沟村拳师黑娃、人称“老狼”的郭士苟结拜兄弟谢把式等拳师,学习了流星锤、罗家回马枪、杨家枪、神枪棍、疯魔棍、太子游四门鞭杆、七星锤(拳)、春秋刀(斩刀)等拳械套路,并向四门下湾村汪成等拳师学了十八棍、四门棍、白虎棍等,尤其对梅花枪、八门套九星鞭杆的实用技法颇有研究。2011年礼县赵坪村的赵师在四门西湾传武,他前去造访并学了吆棍。他说,武术启蒙师父常克俊身材魁梧,泥担练功,力操四门,至今成为美谈,尤其双流星锤和神枪棍,为四乡八村的群众所称道,可惜双流星锤没有传下来。
  1981年,谢代生去新疆看望病危的父亲。他父亲是解放新疆部队中的一名战士,后来转业安置在精河县。这一次他父亲没有战胜病魔,他却遇到了一个山东籍的军人张新娃,源于酷爱武术,谈得很投机,张新娃便传授了拳法、棍法的实战技法和一套对棍。由此,谢代生对拳法、棍术技法的理解再上新台阶。
  从谢代生的言谈中能够感受到他对武术的痴迷,喝茶的同时,他兴致勃勃地讲起练功的情形。他说,每天晚上一醒来,就盘腿坐炕上,开始练功。首先调整好呼吸,然后推拉十把、冲拳十拳、劈拳十拳、连环拳十拳,每种拳法各练十次,再是插掌、戳掌、砍掌、劈掌、切掌等掌法各练十次,接着搂手、勾手、缠头花、单招等各练十次,最后拿起“炕棍”,挑、缠、劈、刺、扫、扳拦及打八字、田字各数十次,单头、双头、三盘齐练,直到浑身舒畅。他说,棍练到“上打耳郭子,中打小肚子,下打脚拐子,不差分毫,才是好功夫”。
  练完基本功,稍作休息,喝了早茶,就是喂牛、练拳,劳动习武两不误。习武练功是他最高的精神追求,也是他身心最愉悦的时候。为了学练大刀,他日思夜想,竟然到了形诸于梦的境地,以致梦见有人教他斩刀。恍然醒来,梦中情景依然清晰,便拿起大刀在院中演练起来。他的刀术把当地流传的关爷斩蔡阳的故事演绎得十分精彩,从磨刀、掸刀、试刀、退三杀、杀四门、拖刀、挑刀、甩刀、擦刀、背刀、左杀、右杀、前后杀到收势,把一段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他边盘刀边解说,一招一式的名称与动作十分吻合,很有烟火气,且杀法有出处,把家喻户晓的故事贯穿其中,展示了武术中蕴含的文化,体现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谢代生不仅视武术如生命,而且中国象棋也很好,还培养了洛门镇最有名的棋手。1983年至1985年,他连续参加武山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举办的“元旦中国象棋比赛”,力挫群雄,三年蝉联第一名。闲暇时间,他不是对着棋谱下棋,就是习练武术。他不仅在秧歌、非遗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武术,而且多次参加市县武术活动,曾获2014年绿地房产杯天水伏羲武术·跆拳道大奖赛男子老年长器械(西北十八棍)第二名。
  谢代生把武术传家的希望寄托在谢海彦身上,自小就开始培养。谢海彦自幼受父亲习武的熏陶,六岁开始学拳,苦练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习武基础。十岁拜武山武术名师郭士苟为师,学习了流星锤、九节鞭、三节棍、单刀、罗家回马枪、神枪棍、七郎鞭等拳械套路。后又继承了他父亲的全套武术。2021年,拜武山著名拳师令树林为师,学习了春秋大刀。2023年被公布为天水市非遗名录项目武山春秋大刀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谢海彦多次参加县上举办的各种武术赛事和武术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23年武山县“武林之春”春节武术大会展演罗家回马枪,受到很多武术爱好者的关注。2024年参加“相约油菜花海·畅游十有武山”——武山县天水推介会,展演的流星锤、鞭杆,深受观众喜爱。
  以武传家、耕读传家是许多农村拳师的梦想,他们把一生的追求和心血投入到挚爱的武术上,希望这份投入换取的收获与荣光能够传承下去,成为家风家学的重要部分。谢海彦没有辜负他父亲的厚望,在继承家学武术的基础上,广投名师,博采众长,弘扬武术精神,积极展示展演,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水平,为繁荣武山武术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