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千峰刀斧劈 群松摇曳风声疾
——李唐《万壑松风图》释读 □范美俊
天水晚报
作者:李唐(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26日 来源:天水晚报
《万壑松风图》为北宋山水壮美严谨的中轴式全景构图,远处巨峰高峙,山石巉岩,悬崖峭壁间有飞瀑鸣泉,一泄如注。山脚则乱石叠压,清流奔涌。自山巅而至山麓,石坚林密,松荫森森,林石颜色俱深而融为一体,感觉体量庞大又深邃神秘。山腰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不但将树丛与其后的山岩分隔,又衬托出松树漂亮的“丰”字形身影。风动云流,万松摇曳,似乎能使观者听见阵阵婆娑的松针摩擦之声,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该图布局主要取中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压迫感,大自然的森严雄壮、厚重清奇跃然纸上,给人以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的感觉。
多种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其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的技巧,并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就主峰而言,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用解索皴,山腰以下则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的小斧劈皴、大斧劈皴的雏形,加之用墨浓重,很好地表现了岩石的质实坚重、方峻峭硬。
该画作系李唐南渡前的作品,远峰上款识为“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1124年。该画与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为宋画之三大精品。《万壑松风图》经宋内府、贾似道、明内府、梁清标、清内府等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始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存世作品有《清溪渔隐图》《烟寺松风图》等。
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绢本设色 188.7×13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藏品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