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消寒 心暖冬时
天水晚报
作者:林新发
新闻 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来源:天水晚报
□林新发
古人云:“冬日读书味逾甜。”冬日的寒风虽冷冽,天地间却氤氲着一片静谧与深邃。万物安然,昼短夜长,在这肃然的时节,捧一本书卷,如同于炉火边觅得暖意,体味文字间独有的馨香。读书,无疑是寒冬中最贴心的陪伴,为我们送来融融暖意,抚慰心灵。
读书,是智慧的炉火。当我们手捧书籍,目光于文字间穿梭,轻嗅那纸墨的香韵,逐章阅读之际,文化的厚重与历史的悠远便浮现在眼前。书读到精妙之处,寒冷悄然消散,温暖自心底蔓延开来,心灵仿若被炉火映照。
读书,是情感的热汤。李清照的“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于寒冬之雪中嗅到春的讯息,寒梅映雪之景,传递着对美好的期待,恰似喝下一碗热汤,令我们在寒冷中体悟到希望的暖煦。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对故园的思念于字里行间满溢,那深深的眷恋仿若热汤,慰藉着漂泊的心,驱散了孤独的寒意。
读书,是文化的暖炉,使内心盈满温暖。寒冬赏雪的诗词宛如冬日的暖阳,温暖着读者的心房。正如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于冰天雪地中独钓,那孤寂中的坚韧,驱散了寒意,带来别样的温暖。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大雪纷飞下战士准备追击的画面,豪情与热血恰似火焰点燃人心。这些诗词所展现的文化力量,如同暖炉,温暖着我们的灵魂。
读书,是心灵的暖情。岑参笔下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雪花如梨花般铺展的奇观。在这飞雪如织的日子里,手捧书卷,仿佛将自己裹进温暖的棉被中。书中的文字宛如棉絮,层层叠叠地将寒意隔绝,让人沉醉其中,忘却了冬的冷冽,获得一份心灵的安然。
读书,亦是精神的家园。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和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诗句,涵盖了风雪、寒夜、犬吠、归人、山川、船舶等元素,呈现出丰富的冬日画卷。
“书韵映梅香,心暖御冬霜。”在冬日的安宁中,读书如一炉明火,为我们的心灵送来温暖。那字句间的韵味,犹如梅香四溢,芬芳于寒冬之中,让我们的内心深处多了一份温存。于书卷中探寻一份冬日的温情,这便是心灵的梅花,开在寒冬的日子里,悄然温暖着我们,陪伴我们走向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