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晚报六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养宠之惑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来源:天水晚报

  □杨晓升

  现如今,走遍中国的城市与乡镇,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宠物犬跟随着主人,悠然自得地到处溜达。这样的景象,是改革开放之前所难以想象的。
  消费日报社和中国礼仪休闲用品工业协会共同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宠物犬数量为5175万只,同比增长1.1%,宠物猫数量为6980万只,同比增长6.8%。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相关服务行业也快速发展,宠物产业已经涵盖了繁育、食品、用品、训练、寄养、医疗、美容、保健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庞大的产业链。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了2793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613亿元。
  人类为什么如此痴迷宠物?究其原因,是在快节奏和相对孤独的现代社会中,活泼可爱的宠物可以为人们带来别样的陪伴、温暖与关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另类“家人”。人们迷恋养宠物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理和情感层面的需求,以及宠物带来的生活乐趣和工作压力的释放。对于许多年轻人,尤其是独居的年轻人来说,宠物更是情感寄托的需要,甚至被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宠物可以缓解紧张、放松身心,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当然,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还有更高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万物生灵的呵护以及对生命真挚的热爱。
  须一瓜是福建一位小说家,她也执著地热爱宠物。多年来她最热心于养猫,家里养了多只猫,她对各类猫的习性和特点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她曾坦言,自己最恨虐猫和弃猫事件,此类事件一旦让她知道,她会气得牙痒痒,哪怕当事者是亲戚朋友,她也会翻脸不认人。相反,如果与她一样是志同道合的宠物控,哪怕只是初次相识,也会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朋友。
  弃养与收养,是人类对待宠物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有人弃养,就有人收养,前者可恨,后者可敬。只不过,后者可敬的同时,带来了困惑,也难以为继:一个人能量再大、再有爱心,也无法凭一己之力养育世间万物,只能顺势而为、适可而止,否则将本末倒置,甚至会弄得自己狼狈不堪。类似的情况,我周围熟悉的朋友已有例证。多年前,妻子一位同事的母亲不顾家人反对,曾执意将位于北京海淀区学区房附近的一套三居室,专门用于收养流浪猫,大大小小收养了一二十只,那套房子当时的月租金起码是一万元,那些流浪猫倒是安居乐业了,可主人一家内心彼此却出现裂痕、失去原本应有的和谐。我家在郊区的一处房子,小区里有一对中年夫妻开的宠物养护店,夫妻俩疯狂爱狗,受其影响父母及自己的儿子也极其爱狗。他俩经营的宠物养护店,除了对外经营爱犬洗澡、护理毛发及寄养,附近农村家的院子里还收养了不少流浪狗,据说已经收养了一二十只,虽然一家人完全是出于自愿、付出爱的同时从中也获得了乐趣,可女主人坦言家里从此经济不堪重负,挣的钱除了维持家人的日常开销,基本上都用于收养流浪狗了,再有人打算将弃养的爱犬送给她,她已爱莫能助,只能遗憾婉谢。
  大千世界,爱心可贵,就像一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爱也应该是理性并且有一定边界的,否则本末倒置,只能累及自身。
  反之,那些说自己喜爱宠物却毫无爱心和责任心,只想在宠物身上取乐却不愿为之付出,甚至随意弃养宠物的人,必须反躬自问:你的所作所为是否有损人利己、伤害动物也危害社会之嫌?对待宠物,可不能心血来潮随意收、随意丢。     (摘自《北京晚报》)
清 恽寿平 《残荷芦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