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晚报六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青青紫苏园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来源:天水晚报

  □廖雯

  在我记忆中的那一片紫苏园,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园子。那是母亲在屋前屋后随意撒下的种子,年复一年,长成的一片紫色的海洋。这些紫苏就像一团紫色的云朵,环绕着青砖灰瓦的老屋,蓬蓬勃勃地把老屋团团围起,形成一个没有围栏,但舒心自由的紫苏园。
  紫苏的生命力顽强,每年的春天,老屋前的石阶路边,屋后水池附近的空地上,甚至院子后方土泥砖垒成的围墙上,只要有泥土的地方,紫苏细细的幼苗都能从土里钻出来。刚长出的紫苏只有两片小叶子,像一小朵浅紫的花瓣,粉如胭脂,脆生生地站在阳光下,更像一个胆小的孩童,怕别人碰触。但在春雨的滋润下,只需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孩童就会长成恣意舒展的少年,它们呼朋唤友,争先恐后地疯长,紫色的叶子一层层往上蹿,给原本破旧的老屋增添无限的春光和生机。
  母亲勤劳能干,在外干了一天农活回到家时已是傍晚,但还要张罗一家十来口人的饭食,来不及到稍远一些的菜地里摘菜,她就会拉着我的手,一起到房前屋后摘几把紫苏。这时,我会学着母亲的样子,轻轻拨开那一丛丛的紫苏叶,挑选最嫩最肥厚的紫苏叶,不一会儿就能采摘到一大把。母亲手脚麻利地把这些紫苏放进盆里洗干净,切细,倒入已打好的鸡蛋液中,然后倒入烧热的油锅,锅中顿时炸开成一朵盛开的花朵,一阵阵浓郁的紫苏鸡蛋香味直往鼻子里钻,令人垂涎欲滴。
  那片紫苏是我儿时最美的乐园。很多的时候,我喜欢站在阳光下感受紫苏的生长。清晨的露珠落在紫色的叶面上,像是撒了一把碎钻,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紫苏的叶子虽然是深紫色的,但它开出的花却是极淡的紫,在叶子之间若隐若现,花瓣薄如蝉翼,被风一吹就会颤动起来。午后,白色的蝴蝶在紫苏丛中嬉戏,它们翩跹的身影与摇曳的紫苏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乡村夏天最美的风景。我还特别喜欢紫苏的香气,经常摘下几片新鲜的叶子夹在书本中,有时上课想瞌睡时,就会拿出来放在鼻尖下闻闻,一股浓浓的香气迎面扑来,把瞌睡虫熏得不见踪影。
  岁月如紫苏般疯长,那一片紫苏园随着岁月流转变成了母亲晚年生活的陪伴。有一年,她听说紫苏不仅仅可以做菜,而且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叶子和枝干晒干后可以煮汤、泡茶,而且有益健康。从此,她对紫苏的热情益发高涨,每年的春天,当紫苏刚刚从泥土里钻出来,她会把提前积攒好的草木灰撒在地里;六七月份紫苏长得最茂盛的时候,母亲会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挎着竹篮,在房前屋后采摘紫苏,然后小心地铺在石阶上晒,晒好的紫用袋子装好,分给兄弟姐妹。晚秋时节紫苏开始结籽,她就会用一根长竹竿扫过那一片紫苏,把紫苏籽扫落下来,说种子落下越多,来年的春天紫苏会长得越多越密。
  每年国庆节,当我回到家乡,刚进入村口,远远就能看到老屋门前那一大片的紫色,像春天的朝阳一样绚丽。母亲拄着拐杖,站在那一大片的紫色中打望,当我出现时,母亲脸上的笑容就像紫苏刚开出那一串串的花朵,亲切而生动。
  如今,老屋早已不在,紫苏园不见了踪影,母亲也消失在时光的隧道里。可每当我走在乡间看见紫苏的影子,眼前便会浮现出那个穿着蓝布衫,佝偻着腰在紫苏丛中忙碌的身影,那些和母亲一起采摘紫苏的时光,就像是被紫苏的香气浸泡过一般,在记忆里清晰、升腾……
       (摘自《羊城晚报》)
夏日 杨晓阳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