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3年08月10日

天凉好个秋

天水晚报      2023年08月10日     
  □杨锐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八月初始,清风吹帘起,细雨过小楼,一夜新凉后,人间好个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之后,降水、湿度等都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丰硕成熟。从此凉风有信,收获可期,这姗姗而至的立秋,貌似自带着一种讨喜的温柔。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此时的风已经不再是暑天的热风,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二候白露生“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来说,就是早晨大地已经开始有了雾气;三候寒蝉鸣,寒蝉开始鸣叫,意味着秋天来了,天气逐渐变冷了。
  在我的家乡,立秋是非常隆重的。这天,邻里乡亲,每家每户都会做三件事情:贴秋膘、啃秋、赶秋。
  “贴秋膘”由来已久,也是母亲最为忙碌的时候。相传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一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饮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轻一些。秋风一起,人们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于是在立秋这天,我们当地的人们会在砂锅里炖各种各样的肉,来滋养身体,那热闹劲儿,简直和过年不相上下。
  “啃秋”是我童年时期的最爱,我感到特别有意思。村里的老人们在立秋这天总会说:“过了这一天,就不能再吃西瓜了。”因此,大家在立秋这一天都会买几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母亲总会把西瓜中间的部分留给我,说是立秋以后就不能吃了,这是最后的“狂欢”。那时总觉得“啃秋”时的西瓜,最甜、最好吃,也最让人难忘。
  “赶秋”是最具有我们当地特色的,这一天非常热闹。立秋日也是“赶秋节”,人们会穿上民族服装相聚到秋坡上,荡秋千、吹芦笙。此外,还会通过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歌舞表演等传统习俗活动,来表达民族团结、国泰民安等美好愿望。当然,这里面也蕴含着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的心愿。
  小时候,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觉得有趣。直到长大后才明白,无论是哪一种立秋的习俗,都是老百姓热爱生活的体现。秋天来了,没了懒惰的理由,勤劳是劳动人民最美丽的姿态。人们用满腔的热情去迎接秋天,去寻寻秋味,去看看秋色,在四季更迭里继续追寻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