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3年08月10日

因为,斑斓大地已是最好的证明

——《青山隐》后记

天水晚报      2023年08月10日     
  我向来不大喜欢写序跋。写完作品,一点力气已用之殆尽,人也松散下来,却还要再憋一口气,“狗尾续貂”,实在麻烦。
  但有时,有些事说毕了,可究其背后缘由,自己清楚,读者未必知晓,所以便有必要絮叨一二。
  写这篇后记时,距完成这部作品已过去两年。
  作品写完了,也便束之高阁,再未过问。直到去年底,读者出版社有意出版,我便作了校订。校订时,一些事,也涌上心头,觉得有必要对这部小说向读者交代几句。
  我在文化馆工作过一段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是文化馆主要工作之一。我任职时,将关峡竹编纳入地方非遗保护项目。关峡是个地名,一个位于秦岭余脉中的村庄,不大不小,也很普通。可这个村子的竹编颇有名。这里的人,祖辈会竹编,做工精细、品类繁多,口碑甚佳,销售至四面八方。说不准我们家也曾用过其竹编呢。后来,社会变迁,竹编衰落,人们大多也抛弃了这门手艺。毕竟它难以养家糊口。再后来,实施了精准扶贫,村里有了驻村帮扶队,加之有竹编传承人带头,大家共同努力,成立合作社,吸纳村民为社会员,又把竹编搞起来了。当然,竹编也由农具变成了工艺品。
  关峡我去了多次,关于竹编的事,耳闻目睹,了解不少,颇多感慨,亦觉有趣,也便长记在心里。
  去文化馆工作前,我在电视台当了许多年记者,采访了不少关于脱贫攻坚的人和事,也走了不少远远近近的村庄。当然,作为一名记者,工作时间一久,对政策虽非一清二楚,但也略知一些。对整个脱贫攻坚,虽不是参与者,但也是见证者。
  我没驻过村,没当过帮扶队员,但根据单位安排,也有两户联系户,隔三岔五常去他们家。所以对贫困群众情况、驻村帮扶情况,也算了解。加之我是农村出身,乡里长大,对乡土大地,熟知也充满深厚感情。
  脱贫攻坚期间,全国有300多万驻村干部来到乡村,顶着压力、扛着责任,和干部群众一道奋斗。我的身边,就有不少驻村干部,家庭难以照料、生活诸多不便、心里常感寂寞,让他们倍感不易。而大量工作、各种检查考核、与群众打交道、帮大家解矛盾谋发展,更是不易。将心比心,他们的难处我完全理解。他们大多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把一项项政策落实了、把一件件事情办实了、把一颗颗民心焐热了。他们不需要惊天动地,他们就是一滴滴水,润物无声,又汇聚一起,成了一条奔涌的河流,在时代的山川大地上流淌着。
  这么多年,无论是回故乡、去采访、作调研,我都行走于乡村,我对乡村虽非完全熟稔于心,但它们的变迁,我都历历在目。
  脱贫攻坚,八年时间。八年来,自来水、保障房、水泥路、太阳能路灯、无线网、文化广场、义务教育、医疗保障、致富产业,等等,这都是我所见所闻。乡村可谓巨变,曾经不敢奢望,甚至没有想到的,逐一成为现实,真是让人无限感慨。脱贫攻坚,八年时间。全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于是,当这一切要素都凑齐,如同砖瓦、木料、水泥、沙子等凑齐后,我觉得有必要盖一座房子了。这座房子,春暖花开。房子里,有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苦楚和迷茫,他也有理想和担当。他普通,如同你我,但又如盐粒,洁白,泛着光芒。他带着乡亲们,修路、通水、盖房、发展竹编产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他也给乡亲们办一些小事实事暖心事,他把乡亲们当亲人,他续接了父辈的传统。他就是300万分之一。他就是脱贫攻坚战役中,一名默默无闻又冒着“炮火”冲锋的战士。
  他有血有情,有怨更有爱。他值得被书写。于是,我写下了这部篇幅并不长的作品。
  我不用修饰,也不想夸张,我就如实地讲述,因为斑斓大地已是最好的证明,因为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已是最好的言说,因为那红火的日子和灿烂的笑容已是最好的注解。
  我只希望,在山乡巨变里,用我的文字书写这个时代的细节。我只希望,当我们抚摸历史的手臂时,这些文字依然在指缝里温暖不退。
(《青山隐》王选著,读者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