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3年11月17日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登场

天水晚报      2023年11月17日     

  前几天,我家小区的植物在公园聚会时,菊花也在场,但菊花很低调,开始一直没有出来亮相。当桃树被松竹梅岁寒三友所吸引,以及梅花介绍苏东坡、林逋、陆游等名人,引得植物们一阵慨叹声后,菊花也受感动了。在犹豫再三后,菊花终于站了出来。
□周生祥
  菊花依次登场了……
  “我有话要说。”菊花红着脸说。
  “今天是什么风把菊花姑娘吹来了,难得难得。”沙朴惊呼。
  桃树一把拉过菊花,轻声对她说:“秋菊,秋天是属于你的季节,但现在已进入冬天了,时过境迁,你此刻出来说话,怕是不合时宜吧!”
  “春桃,如此说来,你该春天出来才是,现在大冬天的,你光秃秃在这里丢人现眼干什么?”菊花反驳道。一句话,说得桃树无言以对。
  枫香鼓励菊花道:“菊花,你有什么话尽管说吧,我们都听着呢。”其他植物也鼓掌支持。
  菊花见植物们如此热情,胆子大了起来,她拉着桃树的手说:“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我们这些姐妹都是名花,应该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你现在知道松竹梅是岁寒三友,可你知道花中四君子都是谁吗?”
  “花中四君子?我还真不知道,快说给我听听。”桃树摇着头,央求菊花。
  菊花见桃树诚心求教,就慢悠悠地说:“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四种植物。其中梅不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人格的象征。兰不仅花朵色淡香清,而且多生于幽僻之处,因此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竹不仅经冬不凋,自成美景,而且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至于我菊嘛,我也不好意思自我夸赞。”
  旁边的梅花接上来说:“菊花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梅花姐姐你真幸福,既有松竹梅岁寒三友相伴,又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作陪,我是羡慕嫉妒啊。”桃树笑着又补上一句:“但不恨!”
  梅花也笑着回答:“这说明我的树品好。”
  梅花话音刚落,植物们都笑了起来。桃树止住笑,再次问菊花:“这四君子中,梅、竹俩在岁寒三友中已领教过了,你重点给我说说兰花吧。”
  菊花说:“兰的特点是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也。”
  桃树哈哈笑着说:“菊花论兰,充满诗情画意,听得我如痴如醉。梅花,还是你再来评点菊花吧。”
  梅花也不客气,张口就说:“菊的特点是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当然,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无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滤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至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桃树听到这里,佩服之至,连连竖起大拇指。接着,又提问道:“谁知道这花中四君子的说法是如何来的?”
  雪松走上前来,概括性地说:“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他们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有关。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认为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来美喻其高风亮节。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雪松的话得到了植物们的一致肯定。桃树拉着菊花的手,亲热地说:“秋菊,你们四君子高风亮节,我要向你们多学习。”
  “彼此彼此,桃树你客气了。”菊花谦逊地说。
  “梅花说林逋、陆游最爱她,那你觉得谁最爱你呢?”桃树有问不完的话题。
  菊花脱口而出:“说到偏爱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了,陶公与菊已经合二为一,菊花的品性已与陶公的安贫守道、孤高无尘的品德完美地叠合在了一起。”
  “陶渊明为什么对菊情有独钟呢?”桃树追根究底。
  菊花想了想后说:“陶公爱菊主要是因菊花本身的品性及其引起的联想所致。菊是四季花事中开得晚的一种,其时众芳摇落,万木凋零,‘此花开尽更无花’,只有菊花在那萧瑟的秋风中傲然怒放、凌霜盛开,为冷寂荒芜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无疑会令人想到孤标傲世、高洁劲节的君子之德,这也正好与陶公的人格一致。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与污浊官吏同流合污,为保全心性,毅然辞官躬耕田园,表现出不羡慕名利,志存逸士之节的品格,也因此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陶公道出了爱菊的原因:‘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诗人笔下的菊像松一样傲霜而立,又像春花一样美丽多姿,开得既芳香又光彩。正是菊的‘贞秀’品质令诗人赞赏不已。菊是诗人的自喻,是其品格的象征。”
  桃树还要发问,雪松插进来说:“一提起菊就会想起陶渊明,一提到陶渊明也会想起菊。陶公爱菊的品行已影响了后代的无数文人。如杜牧有诗:‘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采摘菊花,孤吟陶诗,可见杜牧对陶公的向往。元好问有诗:‘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是由人写到菊,对人对菊都不能忘怀,虽千年而情依旧。郑燮有诗:‘想因会得渊明性,烂漫黄花开一墩。’这是把菊花人格化,认为其有陶公的性情,故烂漫开放,人和菊已融为一体。连林黛玉在《咏菊》诗中也咏道:‘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可见陶公的人格与菊花品性的融合。”
  桃树一边叫好,一边问菊花:“你能吟诵陶公咏菊的代表作吗?”
  菊花轻声吟唱起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吟完了,菊花解释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的超凡脱俗。知我者,陶公也。”说到这里,菊花激动得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梅花、兰花、竹子过来,和桃树一起,紧紧抱住菊花,安慰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菊花有这么多人爱你,这么多花爱你,也该满足了。”
  公园里传来了植物们的阵阵赞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