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量”变“留量” 带动天水文旅“热辣滚烫”
天水日报
作者:王源远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20日 来源:天水日报
王源远
阳春三月,因为一碗麻辣烫,天水成为“被流量唤醒的城市”。如何从“正当红”到“四季红”?如何让外地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我们认为,要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需要打造具有良好判断力和执行力的有为政府,积极捕捉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壮大新质生产力,触发更为活跃高效的有效市场。
一、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
从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到哈尔滨的冰雪季,互联网时代给了每个城市“出圈走红”的可能。要将对麻辣烫的关注,以一种平等、市场化的心态,更多地扩散到天水其他消费业态上来,从超常规的服务预期回归到常态化常规化服务诉求上来,更好地推动综合效益的实质性增长。
一是进一步擦亮招牌,发出天水文旅的响度。目前天水文旅的口号是“千山万水,就爱天水”。淄博和哈尔滨爆红之后,“淄淄”有味和“滨滨”有礼成为热词。按照旅游名片应该有辨识度、彰显特色、与时俱进的要求,天水也可以就此推出“天天”有喜(来天水,有惊喜),将城市文化符号化、形象化。
二是放大麻辣烫效应,打造天水文旅的广度。天水不光有麻辣烫,还有山川形胜,还有人杰地灵。推动麻辣烫热从“舌尖”到“脚尖”的转化,开展“吃天水麻辣烫,喝天水罐罐茶,赏麦积烟雨,看石门夜月,泡天水温泉”系列活动,打造“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品果、冬天滑雪”全季旅游主题,叫响“三餐四季,逛吃天水”。
三是选优“IP”,打造流量“引爆点”,提升天水知名度美誉度。着力营销天水特色农产品。申请注册“天水麻辣烫”商标,并作为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扩大天水麻辣烫影响力;积极打造“绝代双椒”品牌,进一步提升天水辣椒和花椒的品牌效应;以“麻辣鲜甜”概括天水主要农产品特点(“麻”——花椒,“辣”——辣椒,“鲜”——新鲜蔬菜,“甜”——水果),提升知名度。着力推进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全力打造独特的伏羲画卦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放大伏羲始祖文化综合效应。
四是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展现天水力度。市场监管、文旅、公安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规范整顿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打击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全力维护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和城市的良好形象。
二、以市场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一是拥抱“文娱旅游”趋势。李强总理作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娱旅游”作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被首次提到。因此,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即时消费需求,做好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比如发展特色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旅游演艺提质升级;拍摄影视作品,发挥“影视IP+城市”对文旅的正向价值;开发景区剧本杀等,让“因艺而动”“逐美而行”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动能,拉动消费的“乘数效应”。
二是顺应“种草经济”热潮。“种草经济”本质上仍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是“网红经济”的进一步延伸。“种草”借助算法推荐、社交传播等方式实现规模化扩散,带来流量的虹吸效应。
三是促进“小店经济”发展。小店,即小型店铺,一般指的是面向居民生活消费,包括食品、住宿等行业在内的个体店铺。本次天水麻辣烫爆火,“小店经济”功不可没。因此,应鼓励“小店经济”发扬首创精神,带动更多的麻辣烫们走出天水。
四是善用“长尾效应”策略。“长尾效应”通常指在出现消费热点后,尽量延续热度,用持续的热度来盘活一个地域的旅游。我们应当精心设计、用心打造,开发出一系列旅游产品,将目前火爆的麻辣烫热延续到接下来的“五一”小长假和暑假。比如,发布天水美食地图、天水赏花地图、天水品果地图;以“彩陶之路”为依托,打造独具特色的暑假研学亲子游产品,例如“我在大地湾捏泥人”“我在麦积山塑大佛”等个性化、体验性产品。
五是用好“下沉市场”效应。当前文旅消费的“下沉效应”是指日常生活场景成了文旅休闲的新空间。要想从“出圈”走向“长红”,就必须通过有创新性、有品质的文旅产品供给来活跃市场,通过搭建人文经济共生的“小场景”,满足人民群众的“大需求”。
六是打造方便食品产业。天水应该借麻辣烫爆火的东风,将现象级旅游热点转化为消费现象,催生行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引擎。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方便速食的麻辣烫等产品,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三、以市民有爱推动“人人共享”
在这场“流量盛宴”中,天水全民参与构建“友好型市格”,人人都是主人翁,没有旁观者,用心用情用力提升服务水平,对外释放了最大的善意与诚意。从“人人参与”到“人人尽力”,再到“人人共享”,天水展现了一个营商环境优、干部作风实、投资机会多的“优等生”形象,我们希望继续让天水赢在文化的厚度、城市管理的力度、市民友善的温度上,打造出天时地利、政通人和的独特名片。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生态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