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晚报六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盘龙鳝□甘武进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12日    来源:天水晚报
  带朋友外出吃饭,在常去的湘菜馆里,我点了份盘龙鳝。服务员端上桌来,色香味浓,挺诱惑人的。然而,来自北方的朋友面对这盘由红辣椒、碎蒜瓣、香菜丝等调料点缀、鳝鱼外焦里嫩盘成圈的美食,既不知是何物,亦不知如何吃,很是窘迫了一会儿。
  对老家在鄂东北的我来说,这样的盘龙鳝也不知吃了多少。小时候,父亲在夏夜里将装有诱饵的细长竹篓放在稻田、水沟、塘边,次日早上便可捕捉到出来乘凉觅食的鳝鱼。母亲会挑选些大小适中的给我们做盘龙鳝。吃的时候,我们兄妹三人会吃的用嘴咬,不会吃的用手撕,鳝肉放入碗中,就是那个年代最美的下饭菜。
  母亲做这道菜轻车熟路。她的做法看起来很简单,仔细观察却大有诀窍。母亲在选材上很有讲究,鳝鱼必须为自然生长的黄鳝,长度在15至20厘米之间。长度不够,鳝鱼细小,吃不尽兴弃之可惜;太长了,鳝鱼粗大,调料难以入味且盘的圈不够,少了“盘龙”的韵味。在做法上,母亲以泡、烫、煸炒为工序,辅以红辣椒等,盘龙鳝放在桌上便让人垂涎欲滴。
  不过,现在大厨的做法似乎并非如此。黄鳝用清水泡养三五天,期间不断换水清除体内脏物,直至清水不变浑浊。再以约80摄氏度的热水浇烫黄鳝,清理干净后用热油炸,炸至外酥里嫩,最后用辣椒、麻椒以及其他作料煸炒,炒至肉质膨松、轻易拨开即可。
  吃着这样的盘龙鳝,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没有母亲做的味道鲜美。如今已年迈的母亲说:现在野生黄鳝越来越少,养殖的黄鳝有时煎不成型,没有老味道了。此外,大厨的做法中多了炸的工序,炸的火候把握不好,鳝鱼的表皮就会变焦变黑,影响味觉与口感。而母亲是直接煸炒,鳝鱼表皮酥软肉质细嫩,美味中多了些回味。
  吃盘龙鳝需要勇气和技巧。看那一条条盘龙鳝,微翘尖嘴曲盘盘中,还真不好下口呢。有很多敢吃但不知其吃法的,往往从头到尾硬撕生吞,会吃者动作气势磅礴,像指挥千军万马,极富情趣。其吃法是用筷子夹牢盘鳝头,轻轻咬断脊骨不放,用筷子用力撕开后吃掉,再咬破撕掉下层吃掉,抛去头和肠子,一条条盘龙鳝便被“消灭”了。
  对于爱吃、善于发现美食的人,一般称之为“吃货”。对他们来说,如果能够亲手做盘美食,那份成就感与自豪感当然无法言表。不过,“吃货”阿华做盘龙鳝时却“悲剧”了:下锅时,有几条黄鳝挣扎着逃脱了,成品后色香味虽佳,但有几条黄鳝的样子竟如铅笔一样直,完全愧对“盘龙鳝”三个字。大家在愕然中笑成一片,阿华好长时间都不敢再说自己是个“吃货”了。
  如今吃黄鳝的机会很多,做法花样也多,什么干煸黄鳝、大蒜烧鳝鱼、鳝鱼烫火锅等,可不管花样怎么翻新,我都没有吃出盘龙鳝那种美味来。我猜想,许是黄鳝那些花哨的做法与花样,还是缺少了最打动人心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