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晚报六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牛背上的夏日少年

天水晚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4日    来源:天水晚报

  □郑帆

  乡村的夏日,空气中仿佛总浮着一层薄薄的燥热,蝉声便成了这燥热里不知疲倦的伴奏。然而于我,这燥热却每每被一串清脆的铃铛声摇散——那是村口老黄牛颈下悬着的铜铃,正叮叮当当,摇醒我深藏心底的夏日光景。
  夏日的清晨,天光微亮,露珠未干,我和小栓便得牵牛出门。牛蹄踏过田埂,搅碎了草尖上圆润的露珠,留下深色的湿痕。牛儿们温驯地迈着步子,颈下铃铛悠悠晃动,声响清越,一路摇碎了晨光,也摇开了夏日的序章。小栓与我并排走着,他手里捏着根细长的柳条,有一搭没一搭地轻轻甩着,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将寂静的山野搅动得活泼起来。
  待到日头升得老高,热浪便从地面蒸腾起来,田埂上再难落脚。牛儿们寻到一处在浓荫里的水洼子,便再也赶不动了。它们扑通一声卧进水里,只留宽厚的背脊和一对弯弯的犄角浮在水面上,水波温柔地漾开,驱散了牛背上蒸腾的热气。我们脱了鞋,赤脚踩进清凉的水里,水底的淤泥从趾缝间软软地冒出来,痒丝丝的,脚底却清凉清凉的。小栓最是灵巧,捡起扁圆的石片,手腕一甩,石片便在水面上轻灵地跳跃起来,噗噗噗,打出几个漂亮的水漂儿。涟漪一圈圈荡开,像我们少年心中散开的得意。
  “牧童归去横牛背”,牛儿吃饱了水草,驮着我们踏上归途。午后的阳光晒得牛背暖烘烘的,赤脚踩在上面,竟有些烫人。我懒懒地躺在牛背上,牛背宽厚温实,随着它沉稳的步子微微起伏,像是大地母亲悠长的呼吸。抬眼便是辽远的天空,蓝得透亮,几缕白云闲闲地挂着,仿佛伸手就能扯下一片。牛颈下的铜铃,一步一响,叮当,叮当,不疾不徐,摇着摇着,便把这无边的蓝天摇进了酣然的梦里。
  有时实在口渴难耐,小栓便怂恿我去“借”村头张伯地里的瓜。我们溜下牛背,翻过田埂,蹑手蹑脚地钻进瓜田。那翠玉般的瓜皮在叶蔓间若隐若现,泛着诱人的光。我紧张得心都要跳出腔子了,胡乱摸到一个,赶紧摘下,和小栓抱着瓜,像两只受惊的小兽,飞快地逃回牛身边。两人躲在牛身后,也顾不得脏,拳头砸开瓜,甜水四溅,清凉的瓜瓤直落心田。牛儿甩着尾巴,好奇地扭过头来,温润的眼波静静望着我们,倒映着我们狼狈又满足的笑脸。
  许多个夏天我便如此在牛背上被缓缓驮过,牛背驮着水洼里的清凉,驮着偷瓜的惊险,驮着蓝天下的酣梦,驮着不谙世事的少年时光。后来我离开了村庄,在坚硬的水泥地上走久了,脚掌渐渐忘了泥土的柔软。偶尔回乡,再不见熟悉的牛影,也听不到那叮当叮当的铜铃了。犁耙早已在墙角生了锈,村道上奔跑的是突突作响的铁牛,牛铃清脆的声响,终是被机器巨大的轰鸣彻底湮没。
  于是,当夏日的燥热再次袭来,当蝉声又在窗外不知疲倦地嘶鸣,我总会想起那宽厚温热的牛背,想起赤脚踩在上面的微烫,想起头顶那片被牛铃摇碎的湛蓝天空,还有身边小栓没心没肺的哼唱。那叮当叮当的铃音,在记忆的深巷里愈敲愈响,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牢牢系着我心底的田园——牛铃铛声早已锈在时光里,可它那悠长的余韵,却总在我心上空寂的田埂上回荡,如一声声温存的呼唤,牵引我回望那牛背上驮过的、永不褪色的夏天。
      (摘自《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