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晚报一版

02版:晚报二版

03版:晚报三版

04版:晚报四版

05版:晚报五版

06版:晚报六版

07版:晚报七版

08版:晚报八版

返回 2023年08月15日

文化有活力 旅游有魅力

张家川县文旅事业绽放独特风采

天水晚报      2023年08月15日     




  当下,行走在张家川,乡村记忆馆、农家书屋、农村固定放映点、村级文化文体社团、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场所比比皆是。
  文化产业不仅成了张家川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而且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让张家川县走上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张家川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县文化和旅游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仅2022年,张家川县累计接待游客1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亿元。
  “近年来,我们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让诗和远方实现了更好联结。”张家川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志恒说,此外,还不断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覆盖式、标杆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为载体,真正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随着“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下乡惠民演出、“花儿唱起来”、纳凉晚会、秦腔票友大赛、“舞美人生”广场舞大赛等品牌的相继打响,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高品质、多元化的公共文化产品,也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增强了旅游市场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旅游”是时下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热点。近年来,张家川县建立了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库,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8项,成功举办非遗展览16期,展出非遗作品90余件。
  走进开馆迎客不久的张家川县马家塬车舆博物馆,兼具古代中原文化、北方草原文化、西亚文化特色的华丽战国车乘映入眼帘。
  据了解,马家塬车舆博物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厅面积2700平方米。整个展览以“车辚马萧,西戎绝唱”为主题,以马家塬出土马车复原为主线,配套出土珍贵文物500余件(组),展示了战国时期西戎贵族车乘的构造、装饰,以及使用和陪葬状况。
  “马家塬车舆博物馆的开馆,不仅标志着张家川文博事业迈上了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而且有助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旅游市场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升全县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满足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张家川县博物馆馆长谢安珍说。
  文旅融合发展,张家川县不走寻常路。在积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延伸文旅产业链条的同时,张家川县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避暑旅游度假区、红色旅游目的地,谋划推出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一日游”和市、县内其他旅游线路齐头并进的旅游产品集群。
  此外,张家川县还努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先后谋划建设了文创产品产业园、南山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自家房车营地、低空旅游滑翔基地、滑雪场、健身步道、游泳馆等10个重大项目。争取省级体彩公益金,建设健身步道2处、公共体育田径跑道和足球场1处、笼式足球场1处、乡村健身文化广场255处、多功能运动场地2处,极大地提升改善了全县的体育基础设施和条件。
   文/源自《甘肃日报》
   图/张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