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务必要做到三个“深刻理解”
天水日报
作者:王建东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08日 来源:天水日报
王建东
党校是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党校教师,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从理论和思想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增强理解能力,提升理论认知,提高授课水平,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好党的二十大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要求,是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要学习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务必要做到三个“深刻理解”。 一、深刻理解一个主题 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国人民作出庄严宣告: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始终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厚的精神滋养源泉;全党全国人民要做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深刻理解“两个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揭示。第一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要科学地运用其世界观、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必须运用其科学真理解决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某种意义上说,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根深叶茂,展现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三、深刻理解“三个务必”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对全党提出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 “三个务必”内涵丰富,彼此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第一个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宗旨、践行宗旨的终身课题,就是走得再远也不忘当初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努力,为什么而战斗,就是要不断地回头审视、不断地省察反思、不断地对标对表,保持好党的政治本色,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第二个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毛泽东同志当初讲的“两个务必”的总结、凝练、传承和弘扬,就是要激励全党同志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能够通过“四大考验”,能够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第三个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弘扬革命精神,必须保持好积极的精神状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甘谷县委党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