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天水日报
作者:辛怡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08日 来源:天水日报
辛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要求、新希望。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彼此有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新时代十年成就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鼓舞人们踔厉奋发的精神基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笃行不怠的价值共识。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世纪伟业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充分提振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志气,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呈现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生动图景,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首先,坚持不忘本来。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安身立命之“本来”,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弘扬,以此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次,坚持吸收外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越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发展。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文化自强的必然要求。最后,坚持面向未来。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都要接受未来的审视和检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登高望远,以前瞻的眼光和思维未雨绸缪、抢占先机。
三、文化自信自强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新体现和概括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正是由于坚定文化自信,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不断走向胜利,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立志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悲惨局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在这一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因自信而谋更强,由自强而愈笃信。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跟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必须要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认识文化、理解文化、把握文化,才能真正做到自信自强。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文化之强盛,铸强国之志、圆强国之梦。
(作者单位:中共天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