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日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焦继军委员

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25日    来源:天水日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着力提升创新效能,全市各类科创平台水平总体有了较大提升,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13类科技创新平台125家,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6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74家、高新技术企业131家。今年共争取到国列、省列科技项目78项,到位资金6773万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达88.88%,居全省第一。但目前还存在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区域间科技合作成效不够明显、资金引导支持作用发挥不足、企业创新高层次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建议通过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科技创新奖励、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持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加强对创新工作的服务、引导和激励,通过“不来即享”,主动发现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和人才,主动兑现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综合效应,激励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的主体。
  二、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建议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方式,如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推广“科创飞地”模式,引进先进地区创新资源。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研发资源共享,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我市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大力争取参与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提升我市在跨区域科技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特别是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与省内及周边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科技合作。
  三、进一步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破解科创堵点难点。建议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设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鼓励大型国有企业联合高校院所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金融资本为成果转化提供组合式金融服务;梳理和优化审计、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关激励措施,确保相关标准、政策准确有效衔接。重点培育“三高”企业(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支持“三高”企业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技术改造基金,在项目申报、社会融资、人才配置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让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更有主动权。
  四、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引培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众多的产业集群是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的沃土。目前,我市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省第3位,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建议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以柔性方式引进高端人才,探索更加灵活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采用兼职、挂职、项目合作等形式引才引智,有效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