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日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刘玉璞委员

牢记嘱托 推动伏羲文化研究高质量发展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25日    来源:天水日报

  今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水伏羲庙时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总书记的期望与嘱托,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质量推动伏羲文化研究和考证提供了行动指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伏羲诞生地和伏羲文化发祥地的重要优势,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伏羲文化研究高质量发展。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水时对伏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的工作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伏羲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拓展不够、专业研究人才紧缺、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不足、文化传承与创新形式单一等方面。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阐释伏羲庙文化价值,形成文化交流新共识。建议利用每年伏羲文化论坛和伏羲文化研究会年会召开等良好时机,以阐释伏羲庙历史文化价值为研究主题,与省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开展广泛交流研讨,推动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影响、有深度的研究成果,确立伏羲庙作为全国研究伏羲文化的核心地位。
  二、提升祭祀规格与质量,发挥文化认同新优势。建议进一步提高公祭伏羲大典举办规格,持续提升在海内外中华儿女中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盛会和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并将省内各市州纳入参祭范围,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甘肃力量。
  三、成立伏羲文化研究院,打造文化传承新阵地。建议聚焦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目标,将市内与伏羲文化研究有关的资源和专业人才有机整合凝聚起来,成立天水伏羲文化研究院实体机构,开展伏羲文化和伏羲祭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考证、对外宣传、学术交流和伏羲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工作,更加有效地挖掘伏羲文化的时代精神价值,产出一批具有天水本地特征的系统性研究成果,推动伏羲文化研究高质量发展。
  四、建设伏羲文化陈列馆,开辟文化展示新空间。建议在天水市博物馆新馆建成搬迁后,将现有场馆改建为天水伏羲文化专题陈列馆,以伏羲创世、文化本质、价值体现、古庙建筑、非遗展示、保护传承等内容为主,辅以数字化技术和辅助展品,全面系统地展示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脉络。
  五、建立“伏羲学”学科体系,探索文化研究新路径。建议协调驻市高校率先建立“伏羲学”学科体系,创建由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开展伏羲文化的比较研究,探索与其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带动省内外其他高校开展类似学科体系建设,让伏羲文化回归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六、创建伏羲庙5A级景区,展现文化宣传新风貌。建议成立市级统筹机构,对照《伏羲庙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和新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坚持遵循实际、长远考虑的原则,加快推动伏羲庙5A级景区创建工作,彻底解决现有规模较小、保护利用空间和资源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