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日报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06日    来源:天水日报
   王雪洁

  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仅为甘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其核心理念在于“党建统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防并举、共建共享”,旨在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要持续强化党建统领、注重三治融合、创新治理方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实现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党建统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强化党建统领,要完善党组织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基层党建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定位,确保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素质,通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党员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结合基层社会实际需要,开展例如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群众诉求,听民情、察民意,全心全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治融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其中自治是基础。强调群众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深化人民群众自治实践,就是要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主体力量,建立健全群众自治组织,完善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法治是保障。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坚持依法治理,确保各项治理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正、文明、规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通过推进法治建设,强化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保障作用。德治是引领。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社会文明新风。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加强道德模范评选宣传等活动,树立正面典型,激发群众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慈善公益活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基层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凝聚力。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必然要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就是要推动社会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社区、智慧网格等新型治理平台,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化、智能化,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通过数据分析、智能监控等手段,提前预判社会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职能服务、在线调解等方式,提高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同时构建多元化治理格局,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合力,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的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打破信息壁垒和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联动。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助教)